影视IP再现游戏改编热潮 IP开发不应忽视原创

2016-04-08 11:57:10来源:长江日报 热度:

《三体》、《盗墓笔记》乃至《捉妖记》等不仅要推出电影,还要推出网络游戏了。在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企业大规模向影视行业渗透,不仅带来了更丰富的内容与播出形式,还带来了一股影视改编网络游戏的热潮。

热潮背后,对IP的迷信、追捧,则一定程度暴露出原创内容的匮乏。国内外经验显示,影视IP要进行全产业链的开发,稳定且丰富、不断创新的内容才是王道。IP开发,不应忽视原创。

影视变网游,闷声赚大钱

受制于版权、创意等因素,电影电视剧上映后的衍生产业链开发,一直是国内影视界的弱项。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影视业,与传统影视公司不同,他们更注重IP的全方位开发。受其互联网基因影响,将影视剧改编成网游成为热潮。

2015年,电视剧《花千骨》热播,爱奇艺在获得网络播放权的同时,开发了同名手机游戏同步上线,女主角赵丽颖担任游戏代言人。一个月时间,该手游的营收流水突破2亿元。同样在2015年,电视剧《蜀山战纪》开播,主演兼投资人的吴奇隆与多方合作,推出了同名手游,游戏主线任务与电视剧情紧密结合,将游戏开发公司推上了IOS发行商排行榜的前三甲。

相较之下,电影在游戏的开发上要缓慢很多,但在2016年也将出现一大批改编游戏。游族影业开拍《三体》,网游改编权则由游族网络获得,该公司还将推出《盗墓笔记》同名网游。动画片《捉妖记》的网游改编权也已售出,第二部的手游将与电影同步上线。

网游变影视,步伐很缓慢

网络游戏有剧情,但远远达不到影视作品的要求。因此,将强剧情的影视剧变成网游相对容易,将更重互动体验的游戏拍成电影、电视剧,剧本就将成为第一大难关。在国内外,热门网络游戏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的尝试都早有出现,成功案例却不算多。国内仅有2009年电视剧《仙剑奇侠传》等少数案例,国外也只有电影《古墓丽影》、《生化危机》等。

但在未来的这一两年,将有一批游戏改编电影上线。最受关注的当然是《魔兽世界》的上映,游戏在全球风靡多年,电影有吴彦祖参演,有中国资本参与。但上映之路非常坎坷,时间一推再推,从2015年12月推迟至2016年6月。

此外,自1987年开始发行的游戏《最终幻想》,也牵手了中国资本,引入系列游戏第15部中文版之余,还将引入《最终幻想15》的电影版本,并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进行首次放映。

IP开发,内容创新才是王道

影视行业的产业链延伸,从最原始的版权二次出售,到周边开发,中国业界始终处于落后的位置。在好莱坞,迪斯尼凭借持续近百年的庞大素材库,打造了迪斯尼乐园这一遍布全球的实体产业;《哈利·波特》、《ET》、《速度与激情》等系列影片,也催生出了同类型的环球影城。在日本,动漫早已成为集漫画、动漫剧、电影、周边商品、演出、实体乐园等于一体的全产业形态。

但在国内,近一两年随着互联网企业进入影视业,才开始出现“影视+网游”的开发模式。可这一模式本身存在诸多限制,难以推广或长存。如网游与影视剧的受众不同,重叠部分仅限于开发奇幻、仙侠、玄幻、格斗类题材。且网游寿命较短,往往随着影视剧播映的结束而被淘汰,更新换代的速度以月计算。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影视IP要进行全产业链的开发,稳定且丰富、不断创新的内容才是王道。没有近百年的持续创作,迪斯尼也无法支撑起乐园的扩张。而内容创意、素材开发恰恰是国内影视业最大的短板,这一轮IP热从将热门网络小说等改编为影视剧开始,再延伸到将影视剧二轮改编为网络游戏。对IP的深挖固然能将价值最大化、盈利迅速化,但对它的迷信、追捧暴露的其实是原创内容的匮乏,也有可能导致对原创力量的忽视,或将行业引入竭泽而渔的歧途。

责任编辑:葛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