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国内大多数创业者还在盼望“资本寒冬”早点褪去时,热钱却涌向了VR领域。难道说,眼下这波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的窗口快要关闭,而建立在新一代智能硬件基础之上的商业模式即将崛起?!
从互联网巨头对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即“VR”)的布局来看,毫不掩饰他们抢占“下一个通用计算平台”的企图。Facebook在2014年斥20亿美金巨资收购Oculus,Oculus Rift DK2 是目前经典的VR游戏装备。智能手机芯片巨头ARM为移动端VR厂商提供图像处理器底层优化技术和硬件驱动服务。微软发布 Microsoft HoloLens全息眼镜,并试图将win10塑造为最佳的VR平台。
有关数据显示,在2015年共有119起与VR相关的融资,目前国内约有90家左右的虚拟现实创业公司。国内游戏、视频领域巨头腾讯不断增持对VR的战略投入,马化腾今年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取代微信的信息终端可能会是VR”。目前在VC头盔市场排名前列的大朋VR CEO陈朝阳说过,“国内的VR硬件与国外差距并不大,中国从来没有这么近的与世界一流水平接触过。”创投圈飓风刮来,让VR创业者激情满怀,也许对他们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一、 资本市场喜欢听哪些关于VR时代的“故事”
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技术的不断迭代,使得VR/AR拥有不可估量的应用潜能和商业前景,迅速成为各个垂直领域深挖的创业“节点”。在成功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出现之前,创业者需要给投资人传递出预期能可以会实现的“VR+”的故事。
基于虚拟桌面、位置追踪技术以及肢体交互输入的VR产品,被视为沉浸式的游戏机或看片神器,让用户摆脱了电脑的键盘、鼠标操作,相信继页游、手游之后,很快会诞生一个新的游戏产业。VR作为新娱乐媒介,也将为人们观影提供新的选择项。
不久之后,大型庆典会议或体育赛事活动如奥运会、世界杯、欧洲杯等的直播中,VR技术将大显神通,带来全新的临场体验。在消防、反恐等演习中应用VR技术,可以降低组织成本。
以往人们买房是由经纪人带着去现场看房,房产电商平台展示的只是房子的静态图片;而如果顾客带着VR头盔挑选房子,既可避免虚假房源,又能降低交易佣金。
人们戴上VR设备即可欣赏全球景点,会催生出一个庞大的线上旅游产业。在课程上,学生会通过VR亲身体验“书本”中生活场景,教育VR化或为智能教育新方向。VR还会给医学生了解人体解剖,观摩全景手术带来极大便利,并可广泛应用于体检、康复、网上就医等医疗健康领域。
脑洞再大开一点,未来人们到VR商城里挑选虚拟化的实体店上传的商品,然后下单直接送货上门;新的电商模式会不会在新的技术基础平台上诞生呢?!
由于人类的认知建立在“视觉中心主义”之上,一旦视觉体验实现了翻转,既有的商业模式难免会遭受冲击。据高盛银行预测,到2025年仅仅VR/AR的头戴显示设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年;VR衍生产业的商业价值则更为广阔。
二、 VR在把人类的梦想变为现实之前,要先解决自身的现实问题
上述愿景基于VR作为下一代互联网中心的预判之上,然而,现阶段的VR仍处于“婴幼儿阶段”,相应的产业链还不够完整。借鉴智能手机的崛起规律:“硬件→内容→生态”,整个VR产业是否能够爆发,依赖硬件的产品体验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
视觉疲劳:目前的VR头戴显示设备要用户蒙着眼,只能看简短的视频和游戏;头戴显示设备的重量也会带来观赏的负担。还得考虑用户的肢体晃动引起的设备抖动会影响画面清晰。
场景局限:VR游戏是人在虚拟空间中实时互动完成的,数据传输量巨大,因此在PC端VR设备上要连接数据线,用户带着头戴显示器(HMD)也不便于到室外活动。此外,VR从室内走向室外,还得考虑设备的电池续航能力。
内容匮乏:现在的VR影视还主要是传统电影的剪辑和转化,不能为用户制造更大惊喜。VR游戏多为单机游戏,大型互动式的网游尚未产生,没有大量优质的原创VR内容,无法激活用户粘性。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BAT的垄断之下,互联网行业的创新机遇已经极少,VR的确是一块“新大陆”。对VR创业者来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才美好,而当前最紧迫的乃是要快速找准爆款的硬件产品撬动整个市场。
三、 VR的爆发在于移动端,而非PC端;在于一体机,而非手机盒子
我们所能够看到的VR产品主要有三种形态:
1)连接电脑使用的“PC头盔”;
2)手机作为显示载体的“VR手机盒子”;
3)可独立使用的“VR一体机”。
PC头盔的代表是Oculus rift、HTC Vive,由于电脑CPU比手机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快,PC端VC延迟率比移动端VC更低,画面更流畅。不过,根据“摩尔定律”VR的计算能力会呈几何级增长,移动端VR拥有携带便捷、学习门槛低的优势,逐渐替代PC头盔成为消费者体验VR的主流途径,将不会有太多悬念。据ABI Research的预测,到2020年将有5000多万台移动端VR设备,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4.8%。
VR手机盒子的代表是有谷歌开发的Cardboard以及适用于三星高端手机的GearVR。但手机盒子的不足在于,体验者要透过3D镜片看手机屏幕,分辨率降低;所观看的内容也并非纯粹的VR;还要受到手机的性能和尺寸的限制。
“VR一体机”是把显示屏、计算平台和电池到VR头盔内部,独立运算、显像的VR设备。VR独立一体机的特点是:
1)小型化、可移动、无线、便携方便;
2)英特尔、ARM等公司提供硬件供应链支持,VR一体机的计算处理性也随之加强;
3)基于安卓开源平台,在短时间内聚合海量游戏、视频等内容。由于在技术含量和产品体验的上明显提升,一体机与低端的VR产品相比,定位为中高端智能硬件。
VR独立一体机快速成为移动端VR的“杀手锏”,代表有ARM SolonQ、大朋VR一体机。ARM SolonQ一体机集成了四核处理器、256G固态硬盘、8G内存及110度OLED显示屏,并预装了win10系统。大朋VR已推出PC端头盔产品E2,移动端眼镜产品V2及内容平台3D播播、大朋助手等;并继续发力抢占独立一体机市场。大朋VR一体机M2产品于今年3月发布,在SDK中整合异步时间卷曲等关键算法,在CPU适配优化、AMOLED显示屏、原创VR游戏等方面表现抢眼。
不过,VR一体机在屏幕分辨率、刷新率、延迟率和计算能力、图形处理能力等技术难题仍需攻克。鉴于VR厂商为开拓新兴市场,扩大用户基数,大体选择了当初小米抢占市场的低价策略,以后是否会因缺乏足够多的市场利润支撑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重蹈国产手机市场为跨国巨头打工的覆辙,还有待考量。
为您推荐
事实上,这是一个创新者的窘境。仿佛一夜之间,人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手机都拥有了一张相似的面孔,这验证了比尔·盖茨当年的预言:未来的手机将会长得越来越相似,它们就是一个皮夹式的电脑。看起来接下来的竞争顺理成章,是一场由“硬”到“软”的争夺,手机大佬们之间的争夺的不再是花哨的设计、轻重薄厚的硬件之争,而是手机应用和服务的革命与竞赛,但事实并非如此。当智能手机厂商纷纷在自己的平台上建筑起“开放花园”时,这场无边界的竞争让创新变得更加艰难。你会发现,当选择变得无限广阔的时候,就意味着转换成本很低,同时,“开放”意味着你拥有的,对手也一定会拥有。拥有亿万疯狂粉丝的苹果在软件应用上并未留给竞争对手打败自己的
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讯,2012年6月19日(周二),由ARM主办的“第四届ARM数字家庭应用研讨会暨ARM中国合作伙伴峰会”在深圳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旨是“开放平台引导产业前行”。包括百视通、欢网科技、乐视等运营商以及厂商代表出席本次活动并作出主题演讲。会场座无虚席,超过200人参与了本次会议。本次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作为活动的特邀媒体,全程参与了ARM以及其产业链合作伙伴的所有活动,为DVBCN读者发回现场报道。ARM及其合作伙伴构筑完整产业链据DVBCN记者的现场观察发现,ARM邀请了包括SoC芯片商、智能终端方案商、智能终端厂商、牌照运营商、网络运营商、应用商店、应用开发商、V
三星Gear VR头戴设备:虚拟现实将会越来越依赖移动的、更快的网络连接。我最近长时间使用三星Gear VR头戴设备,几年前我在柏林的发布会上第一次试用了这个设备之后,这是我第一次长时间使用这个智能手机驱动的虚拟现实设备。该设备并没有改变太多,但是它已经变得以消费者为中心,其内容更容易获得。这款现实头戴设备的核心是智能手机是有很好的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