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运营商10月或大面积放号 哭穷背后仍有赢家

2016-03-10 17:39:08来源:映象网 热度:
因为担心投诉率太高,运营商并没有全面放开放号,预计今年10月份才是大面积放号的时机。自2014年5月初首个虚拟运营商开始放号至今,已过去近4个月时间,相关渠道的数据显示,目前170号段放号约23万个,这个数字不到基础运营商月增新用户的十分之一,其中相对较活跃的蜗牛移动、京东通信和阿里通信三家就占据了约七成份额。

 
这样的成绩,表面来看,很难说得上“理想”,和公众对虚拟运营商这一通讯市场新“鲶鱼”的超高期望值也有很大落差。
 
一些悲观的论调渐占上风,“按目前的表现来看,虚拟运营商必死无疑。”
 
这样的看法是否太武断?还是业内心照不宣的共识?
 
澄清:“鲶鱼效应”是误导
 
2012年6月28日,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内地将扶持民营资本实质性进入基础电信领域,力争在移动通信试点业务方面推出一批民间示范企业,增添电信市场竞争活力。
 
2013年12月26日,工信部正式向11家企业发放虚拟运营商牌照,通过虚拟运营商,消费者将能够获得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以外的电信服务,这也标志着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概括地说,工信部引入虚拟运营商,主要目的还是响应政府要求,在基础电信领域扶持民营资本的进入,以增加电信市场的活力,首先在移动通信领域试点,之后会扩充到固网业务。
 
在业务上,工信部期望虚拟运营商与基础运营商是良性的、适度的竞争,有助于促进通信资费进一步合理化。同时,虚拟运营商应立足自身优势与特点,在新的平台上开发更多新产品、新服务,为通信业务扩充更多的功能,从而创造新的价值,提升产品的性能价格比。
 
不过,也由于我国通讯市场长期处于少数企业的有限竞争格局之下,致使公众对于打破电信垄断的意愿一直十分强烈,虚拟运营商的出现,立即承接了这一意愿。
 
不少媒体也在推波助澜,鼓吹虚拟运营商作为新入场者,能发挥“鲶鱼效应”,倒逼运营商在资费、服务等方面的大幅度变革,最终让消费者受益。而在评价虚拟运营商的阶段发展成果时,也习惯性地以此为标准作衡量。
 
对于这种说法,一位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人士对记者表示,这都是公众和媒体一厢情愿的想法,“政府对虚拟运营商的期望,一开始就说了,是促进创新,期间也会有对基础运营商的一些促进作用,但是不是要对市场冲击。从能力上讲,移动转售不可能成为主战场,主战场还是三大运营商,虚拟运营商只是游击队,只能成为基础运营商业务的补充。”
 
“不认清这一点,只会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该人士说。
 
集体“哭穷”背后有赢家
 
记者近日接触了多家虚拟运营商企业,公开上都表示,“通过这段时间运营,发现虚拟运营商在国内还是很有市场,并且大有可为,未来将以业务创新为突破,细分人群,注重用户体验并做好服务”,云云。
 
但在私底下,有获发牌企业已在秘密寻找下家接手牌照或合作,还有企业负责人对记者抱怨说,三大运营商的合约价太高,根本无利可图,“我们和传统运营商是鱼和水的关系,大水养大鱼,小水养小鱼,现在的状况是运营商给的水太少了。”
 
前述工信部电研院人士表示,工信部对发牌企业的考核指标,是服务措施是否到位、服务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等,即按《电信服务规范》的要求和标准来规范试点企业,对这些企业是否盈利,或者发展了多少用户,并不关心。
 
“撇开那些‘人有我有’就去申请个牌照的企业,其他虚商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打算长期投资,亏损4个月不算什么,着急的是媒体,他们并不着急。当然,对外可能会‘哭穷’,主要还是想争取更多资源。但是纠结批发价是没用的,即使价格降下来了,他们就有生存空间吗?最终还是要看民营企业能不能在原有的用户基础和业务上,形成资源捆绑,做出业务创新来。”
 
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说,“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23万170用户,并不是虚商的目标用户,当中大部分都是友好用户,例如企业员工、发烧友等。现在还是虚商平台测试的阶段,因为担心投诉率太高,运营商并没有全面放开放号,预计今年10月份才是大面积放号的时机。”
 
“现有25家获发牌的民营企业都是大企业,一般来说,开展新业务的头半年时间,亏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虚拟运营商很受资本追捧,虽然业务还没开展,但是都圈到了钱,像企业股价的上涨,借牌照拿地,还有品牌价值的上升等。虚商是有赢家的,现在就看如何走好第二步,继续前进了。”
 
即便如此,虚拟运营商业务开展的困难程度似乎同样超出了工信部的预期。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曾表示,在2015年前,虚拟运营商将至少给市场增加5000万新增移动用户。
 
实际上,尽管开放购买百日有余,19家拿牌企业中,用户现在能够在市面上买到相关服务的只有9家,其他还处于业务规划阶段。
 
而已放号的企业,其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正面临着用户对170号码认知不足、购买动力不够、热情不高、配套服务还不完善等诸多难题。在目前已发放的23万个170号段中,有消息称当中有效用户不足2万。
 
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两年5000万新增用户的目标无疑痴人说梦。
 
与此同时,在消费者而言,虚拟运营商的开局颇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种种聚焦眼球的“免费通话”、“流量不清零”、“无月租”等口号之下,实际资费并不比三大运营商的便宜。
 
除此之外,根据此前报道,首批170号码用户陆续反映,使用期间出现了固话拨打不通、部分银行和网站不发送验证码、容易被安全软件拦截等互联互通的问题。
 
当然,撇开资费以及互联互通的问题,据首批170用户反映,170号卡的通话、上网体验和三大运营商的并无区别,只是因为存在上述种种互联互通问题,并不能用作日常生活的主卡。
 
而对已经入局的民营企业来说,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分岔路口,因种种问题还没有解决,民营企业难以快速发展虚商业务,开始放号的也是“卖一个亏一个”。
 
各家选择的路向开始出现分歧,当中有毅然按原定方向继续前行的,如涉足企业市场、移动金融创新、智能家居等,也有悄打退堂鼓,私下兜售移动转售试点牌照的,还有迷失在路上,茫然不知该往何处去的。
 
启航才四个月的虚拟运营事业,这么快就搁浅了吗?
 
下半年七小福将雄起
 
总结前半年的虚拟运营商发展,邹学勇承认,确实存在概念上的错误,走了些弯路。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牌照很重要,认为是个机会,其实并没有想清楚怎么做。一拿到牌照,就大肆从传统运营商那里挖人,挖回来的人的思维方式也仍然按照传统做法,精心设计出一些相比过去有创新意味的资费套餐组合,但是做完之后才发觉,价格的批零倒挂严重,资费并没有便宜。”
 
“现在虚商们开始慢慢看清楚了,拼的不是套餐,而是组合能力。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该做流量经营,而不是语音和短信,流量经营的核心就是内容和创新。”
 
“未来虚商面对的最大挑战,是改变用户为了号码、为了便宜的购买行为模式,必须给用户灌输新的理念,是为了服务、标识,需要特权才购买170号码,也就是将通信的大众市场,转化成细分的小众市场,虚商只做小众市场。”
 
从抓住“特权+通信能力”这个核心分析,邹学勇看好以下虚拟运营商的业务能在下半年迎来爆发增长:分享通信,跟百度结合,把贴吧流量转到170;京东,用户购买商品的行为实时变现为语音盒流量,会员管理的新形式;乐语,移动健康服务,将所有可穿戴设备联动起来,实时了解用户身体健康;中麦通信,对巴士上电视屏的深度互动,做明星的粉丝经济;话机世界,与手机业务零售捆绑,购机用户享受所有服务全免费;分享通信,与银行卡的合作,刷卡就送语音、流量;蜗牛移动,让免费语音、流量的获取变成游戏,把套餐游戏化。

责任编辑:葛梦洁

为您推荐

4G是一个契机 民营资本加速电信网络建设

几乎和上一次的逻辑如出一辙,在4G牌照发放之前,对运营商第五次重组的呼声又开始大面积地出现。很显然2008年的电信业第四次重组最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国家本希望通过三张牌照平衡三大运营商的势力。重组的红利已经消失了,但中国移动一股独大的局面仍未改变。但更令人难过的是,中国移动所谓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既未形成与其他两家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