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期待市场高飞(组图)

2016-03-09 09:53:02来源:中工网 热度:
安徽淮北,技术人员在讲解和演示农用植保“无人机”的应用。

视觉中国 供图

核心提示

无人机又被称为“空中机器人”,它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当下民众对低空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多,民用无人机则凭借适应性强、造价低、操作灵活等优势,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产业发展日益蓬勃。但从整体看,当下,无人机市场仍存在着鱼龙混杂、核心技术不强的问题,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定呈滞后状态。未来,无人机市场若要迸发巨大的市场活力,制定相关规范、加强飞行监管已是当务之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人机,这一原本多出现在军事领域且颇具神秘色彩的词语,近年逐步走进大众生活之中。

无人机,最早出现于上世纪20年代。过去的无人机,更多地承担的是军事功能。近年,随着无人机在航拍、巡逻等领域的使用,旧时只在军事领域的“堂前燕”,如今正进入“寻常百姓”的视域。

被消费者青睐的无人机,自然成了生产厂商和资本市场的“香饽饽”,这里面既有前景,也有挑战。

渗入多个细分市场

曾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目前有两样颇具代表性的产品已经走向世界,一个是微信,另一个是无人机。

尽管这种说法并无绝对依据,但近年来,我国无人机产业所呈现出的爆发式增长却让人惊讶。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市出口无人机产品达30.9亿元,比2014年增长7.2倍,主要出口至香港、美国和欧盟等地区。仅深圳一地的无人机企业数量,已经超过300家,消费级无人机占据全球70%以上的市场。

在现实生活中,无人机也愈来愈多地走入人们的生活。航拍、喷洒、测绘、快递……诸多行业都已有无人机渗入其中。

以快递为例,前不久,电商京东的微信公号发布了一条测试无人机送快递的信息。其中提到,京东研发无人机配送,主要是为了满足高速成长的农村电商需求,“希望通过无人机实现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事实上,除了京东,亚马逊、淘宝、顺丰等多家电商、物流企业都已在这方面做出尝试。2015年初,顺丰曾在山区和农村等偏远地区推广无人机速递服务,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交通不便,但环境相对简单,无人机易于控制。

去年11月底,国内无人机生产厂商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大疆MG-1农业植保机,正式进入农业无人机领域。作为一款智能农业喷洒防治无人机,它具备航线断点智能记忆功能,无药时能够自动记忆此刻的坐标点,添加药剂后可一键返回到记忆点继续喷洒作业,确保农业作业的连续性,作业效率是人工喷洒的40倍以上。

大疆伙伴生态副总裁潘农菲就曾表示,无人机在安防、农业、测绘、快递、急救、摄影等领域,都孕育着巨大的行业机会。

事实上,无人机的热销把过去更多在军事领域发威的无人机行业带到风口之上,并引发了消费者对无人机的追捧和企业对无人机行业的追逐。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此前发布报告指出,无人机产业已进入大发展时代,未来20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市场需求将达到460亿元。

或许正是看中了无人机行业巨大的市场前景,诸如腾讯、小米等非无人机行业的科技公司也有涉足无人机行业的意愿或行动。曾有媒体如此表示:“小米做无人机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关键就看怎么做了。”

行业鱼龙混杂

无人机的广阔前景和行业的迅猛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无人机行业。据粗略统计,国内无人机企业约有上千家,仅深圳一地就有300余家。

然而,相当一部分无人机公司却缺少独有的产品和技术,有的公司甚至根本就不打算真正做产品,纯粹为了炒作融资,这也直接导致大部分无人机是按照消费电子市场的理念去制作,能拼凑就拼凑,能山寨就山寨。

无人机系统标准化协会理事、合肥赛为智能有限公司海空装备事业部总经理汪敏红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无人机行业迅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行业鱼龙混杂、很多企业核心技术不强的问题。”

无人机研发、设计、生产商博瑞空间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冯伟明表示,无人机不能等价于航模和玩具飞机,反观市面上多数无人机企业,和20年前的航模没有太大区别。

如果说缺少核心产品和技术,更多地是从企业角度来思考无人机的发展现状,那么缺少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则更多地是从无人机行业未来发展着眼。

尽管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迅猛,消费类无人机在全球市场占比较高,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定却相对滞后。

另外一家无人机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曾以注册和保险说明无人机行业标准的重要性。据他透露,跟保险公司谈,对方会问有没有一个标准说明无人机是安全的,如若没有,保险公司便不愿承保。再者,也有无人机生产制造商担心国家或在某个时间点出台某一规定或政策,这对于那些上市的无人机生产制造商会带来巨大影响。

他表示,如果无人机行业的相关标准出现,这些标准可以隔开生产者、使用者、保险者的责任。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敢保,生产厂商敢做大规模生产,从而可以降低消费级无人机的价格,让消费者享受更好的品质和服务。

需要技术和标准引领“资本快速进入,加快了近年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无人机企业的优胜劣汰。面对这些问题,无人机生产厂商有必要加大无人机控制技术的研发和积累。”汪敏红告诉记者。

对于无人机的发展,关键在于掌握核心的技术。冯伟明强调,无人机未来的关键竞争力集中在软件、算法上。因为掌握了无人机的智能算法,就可以在硬件平台上做二次开发和软件定制,比如根据不同行业的特殊需求,编写新算法,满足定制化需求等。

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标准引领和规范。据了解,目前,国内的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等,每类标准侧重点不同。国家标准关注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保、有效监管等方面;行业标准关注的是行业准入、研制生产等;团体标准贴近市场,重点实施品牌、采购认证,提升成员品牌影响力,促进资源融合,打造高效产业链;企业标准则为促进技术创新,重点关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

2015年3月26日国务院曾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培育发展团体标准的改革措施。在这一背景下,无人机系统标准化协会理事会及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通过的《无人机系统术语》和《民用无人机系统分类及分级》两项团体标准,对于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事实上,行业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利于保护和规范无人机市场、打造高效的产业链,也对提升无人机企业技术竞争力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比如,相关的标准制定后,无人机智能系统、无人机材质、飞控等诸多方面都将会有更高的市场准入要求。

责任编辑: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