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路高歌猛进
截止2015年年底数据,我国共有42家民营企业获得移动转售业务试点批文,39家企业正式放号,到2015年年底,移动通信转售用户共有2050万户,占整个全国移动用户数的比例1.5%。
“整体来看,我国移动通信转售业务顺利起步,发展态势良好”, 信息通信研究院规划所电信研究部主任许立东如此评价虚商发展,“自2014年5月第一家转售企业放号以来,全国移动转售用户数从第一个月发展不到10万,增加到连续6个月单月用户增长超过100万,2015年1-9月移动转售净增用户占全国净增移动用户数的44%。随着放号企业数量和业务开通范围的不断增加,转售用户发展呈加速态势”。
另一方面,“转售企业作为新兴力量,在个性化定制资费计划、流量服务、业务捆绑、跨界融合等方面积极创新,对优化市场竞争格局也起到一定作用。”
据统计,2015年1-9月,三家基础运营商移动电话用户数净增1372万户,转售企业用户净增1091万。其中,中国联通合作企业移动转售净增用户数1006万户,同期中国联通移动用户数负增长1153万户。“对中国联通而言,移动转售业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网络用户、提升市场地位的作用”,许立东正面肯定了移动转售企业对于传统电信市场带来的积极作用。
对于这尾新鲜的鲶鱼来说,从弱小到成长,两年的时间也不算太长。不管怎样,它曾经一路高歌猛进,带动几十家企业激情进入移动转售市场,带动了电信市场的创新,对于拉动基础运营商放开心态,构建健康的商业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激情之后陷入迷茫
激情容易点燃,相守却难,通信市场亦如此。
当大批民企争相涌入这个领域后,却发现市场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美丽。曾有虚商负责人坦诚指出:“进入之初,对于要遇到的困难预估不够,比如批发价格,比如市场认可,比如与运营商合作模式……”
要不要坚守?如何坚守?估计经过两年的市场历练,大批移动转售企业都会思考这个问题。
一直以来,都不乏“唱衰”虚商市场的声音,有人士甚至直言:“移动转售业务按照现在的模式发展,死路一条”。
电信业专家付亮则通过第三方视角观察指出,民营宽带牌照发放已过100张,虚拟运营商面临同样问题:市场已饱和,受基础运营商制约,批零倒挂,越来越严格的监管,以及较高的进入成本;同时,移动转售试点企业数量太多,且大多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而“通信服务是一个规模经济非常明显的行业,未形成规模难谈盈利”。
付亮分析称,虽然开始放号后,部分虚商发展用户不理想,但2016年仍会有新的企业进入,尤其随着民营宽带试点开始,部分企业会形成协同效应,领先企业之间差异化将越来越明显。但如果“找不到商业模式,半数试点企业将退出”。
坚守OR退出,对于陷入迷茫的移动转售企业来说是个问题。
能走多远,取决于模式创新
对于坚持走下来的,未来到底能走多?对此,许立东认为,留下来的要“坚定不移的走商业模式创新和差异化发展道路”。
许立东以国际市场为例称,在业务发展初期,国外MVNO转售企业通过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切入市场,如免费服务、社区营销等创新商业模式,快速实现用户规模化发展。汇聚一定用户规模后,工作重点逐步转向提升用户有效性和业务活跃度,努力实现转售业务盈利。
而从目前我国转售企业的创新实践来看,个性化定制套餐、流量结转与分享,几乎成为转售企业产品的标配。在国外,此类竞争手段随着基础运营商和其他转售企业的跟进,差异化竞争的优势会逐渐弱化。因此,转售企业不能止步于资费计划、流量服务的差异化,还需要进一步大力探索资源捆绑、跨界融合的深度创新。
“我国移动转售业务未来能走多远,取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广度和深度”,许立东强调说。
实际上,我国移动转售企业在资费计划个性化定制、多用户共享套餐、流量语音互转方面也在不断进行“微创新”,其流量不清零等流量服务也间接推动了基础运营商提供类似服务。同时,部分转售企业开始在自有资源的基础上,探索与其他公司的合作,实现资源整合的跨界融合创新。
但显然,这些“微创新”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虚商目前无序、高成本的运营模式。在基础运营商4G资费持续下降,对转售企业监管不断加强的市场态势下,虚商单靠通信服务仍难盈利。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会死在今天晚上。相信愿意继续坚守的转售企业在已经投入了巨资建设后台支撑系统,具备开通放号的基本能力,再花大价钱从基础运营商处买来业务,通过资源补贴等手段,终于使得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在市场上有了一点儿话语权之后,会更加绞尽脑汁去创新,找到各自的生存法则。因为,谁也不愿意做第一个死掉的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