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崛起 开启万物感知新时代

2016-02-29 10:22:59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热度:
自上世纪50年图灵的一篇论文《机器人会思考吗?》开启人工智能的大门。人工智能的研究便一时成为科学、资本的拥趸,目前科学界对神经大脑的研究也从未停止,包括欧盟和美国的脑计划,还有IBM的神经模拟系统,正在尝试对人类大脑的完全复原。提到人工智能,很多人会想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美国发展人工智,注重与自然交互,如IBM,尤其是IBM的沃森,已为IBM带来几十亿美元的生意;而谷歌大脑所创建的神经网络也是全球最大之一,事实上,谷歌很多服务都是基于人工智能来提升用户服务体验,包括搜索、机器翻译等等。

而日本注重仿真与人类交流,如石黑浩的仿真机器人能做到“以假乱真”,而且石黑浩的机器人作为电影女主角参演了日本电影《再见》,也是第一部机器人作为演员“亲自”出演所有场景的电影,早前有报道还有意角逐“最佳女演员”,如能所愿,那么智能机器人获奖可是世界首例。

电影《再见》剧照

谷歌背后的超级人工智能 D-Wave量子计算机

在当今科技领域,Alphabet(习惯称呼谷歌或Google)在一部分人眼里,谷歌代表着未来科技前沿,甚至有人认为电影《终结者》中的“天网”在现实中或许只有谷歌公司能造出来,谷歌人工智能布局最早可以追溯到Google Brain(谷歌大脑),诞生于Google X 实验室,其创始人是吴恩达(Andrew Ng),现任职百度公司首席科学家,他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最权威的学者之一,在2012年6月谷歌大脑项目运用深度学习的研究成果,使用1000台电脑创造出包含10亿个连接的“神经网络”,使机器系统学会自动识别猫,成为国际深度学习领域广为人知的案例。至此谷歌大量收购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性公司,自2013年起收购了9家人工智能领域公司,名单:Schaft、Industrial Perception、Meka、Redwood Robotics、Bot & Dolly、Autofuss、Holomni、Boston Dynamics和DeepMind。

D-Wave量子计算机

2013年,谷歌与NASA联合向加拿大D-Wave公司购买了一台量子计算机,被业界称作为全球首台商用的量子计算机,并于2014年9月成立了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与资深物理学家约翰-马蒂尼斯(John Martinis)合作,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在去年12月曾宣称,在两项测试中,D-Wave 2X量子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比在传统计算机芯片上运行的模拟装置快1亿倍,而科技巨头们也一致认为,量子计算机将使人工智能软件更强大,利用它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或可以开发更智能、更灵敏的计算机学习系统。

在物联网资深人士杨剑勇看来,谷歌前沿科技一举一动备受全球科技媒体高度关注,而近期一直占住全球科技热点,先是谷歌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战胜欧洲围棋冠军,再挑战围棋绝世高手李世石先生;另有谷歌旗下的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公布最新短片显示,升级版的Atlas人形机器人稳定且出色完成任务的各项场景,平衡力大增,即使工作人员用粗棍强行撞跌它,它也能敏捷地爬起,继续前进;还有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将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行业。

谷歌每一次的技术突破都会做一个实验来检验现并作出完善,包括Atlas人形机器人,谷歌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挑战人类掀起了更高浪潮,这场人机大战或者说是一场科技秀,但对于这场科技秀来说也是谷歌实力的展现。早前谷歌一直在利用动物训练Google Brain(谷歌大脑)项目,2012年谷歌曾做了一个实验,在没有输入“猫”的概念,让机器透过学习,最终认识了“猫”;而在去年又上升了一个层级,是让机器来描述所看到的场景,想象一下,当计算机能够准确地识别和理解它所看到的一切时,世界该是个什么模样?这一次人工智能系统挑战围棋九段李世石先生,是谷歌人工智能领域至今为止级别最高的一次技术检验,纵观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投入,我更期望谷歌人工智能系统在这一次人机大战战中能取得胜利,也期待其在人工智能领域有质的突破。想象下,如谷歌大脑植入至人形机器人Atlas,抢占的不仅仅是人类体力劳动,甚至我们需要动用大脑思考的工作也将被取代。

 国内人工智能团队崛起 与国际科技巨头竞赛


 
传感物联网创建人杨剑勇表示,放眼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很多人会想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尤其日本注重仿真与人类交流,如石黑浩的仿真机器人能做到“以假乱真”,以及在未来与机器谈人生哲理、谈人生理想也不遥远,试想下,你所佩戴的手表不仅仅是用来掌握时间,还可以和手表谈哲理以及人生理想,多酷!那么人工智能的崛起又将是科技巨头们的游戏吗?很庆幸在国内,我们也有很多优秀人工智能团队,如百度、华大基因及出门问问、余凯博士所领导的地平线机器人,以及图灵机器人和从华大基因CEO位置离职的王俊先生所成立的碳云智能科技。就在今年早些时候,吴甘沙从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离职创办驭势科技,方向同样以当真最热门的人工智能领域,激励这些团队前行的是人工智能能够让这个世界更为美好的无限可能。就拿驭势来说,他们笃信人工智能将赋予交通工具智慧和灵性,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吴甘沙表示,驭势致力于在2-5年内商业化增强驾驶和无人驾驶的技术,在10-20年的时间里与业界同仁携手,让这个世界的出行旧貌换新颜。他们为之奋斗的愿景是:交通事故在5-10年内减少90%;机器人出租车数量在15-20年内达到今天出租车数量的20-30倍,人们出行成本降低到今天的1/10以下。

出门问问自成立以来,一直努力寻找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到消费产品,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出门问问已经是市场上唯一一家拥有自主语音识别、语义分析、垂直搜索技术的人工智能公司。去年9月,Google Android Wear与出门问问达成战略合作,在中国购买的Android Wear设备都将体验到出门问问中文语音搜索服务,同年10月,完成了由谷歌投资的C轮融资,至此累计融资7500万美金。今年1月“问问应用商店”成为Google Android Wear官方合作伙伴,目前包括新一代Moto 360,HUAWEI WATCH在内的各大智能手表已经内置出门问问语音搜索引擎。

出门问问创始人CEO李志飞表示,1945年到2005年,人工智能经历了“AI1.0”的时代,2006年到2015年,人工智能经历了“AI2.0”的时代,第一个大规模得到用户使用的AI系统“Google Translate”被推出,人工智能服务开始面向消费者市场。2016年,我们即将进入一个新的人工智能时代“AI3.0”,从用户角度考虑的人工智能时代。这个时期,从软件到硬件、信息到服务,人工智能在消费领域的生态愈加完整,智能可穿戴、VR/AR、机器人等硬件平台加入以及用于车载、家居等等多应用场景被实现,由此,人和机器以及物理世界的关系通过环境建模也将更加完善。

光年无限创始人俞志晨向我表示,我们坚信人工智能将让智能机器人走进每个家庭,最终成为家庭娱乐、教育、生活的入口,使人们能够享受更智能化的家庭生活。光年无限致力于让智能机器人的商业化,2014年11月发布的图灵机器人定位于语义理解和认知计算平台,是中文语境下智能度最高的机器人大脑,截至目前已经为超过10万的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云端人工智能服务。2015年11月发布了Turing OS是首个人工智能级的机器人操作系统,Turing OS具备多模态人机交互能力及情感、思维、自学习三大引擎,能够让机器人具备更拟人化的功能。

原华大基因CEO王俊先生离职后所创办的碳云智能,创业不到两个月公司就估值50亿元,估值定价依据为,碳云智能致力于打造集生命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为一体的平台性机构,以及碳云智能的董事长兼CEO王俊先生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和业界领袖,其他核心团队成员来自于曾长期任职于华大基因、波士顿咨询公司、 境外一流大学等机构,具有相关行业的丰富经验、深刻理解及影响力。早前王俊先生曾向网易科技介绍,碳云智能科技希望建立一个健康大数据平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这些数据,帮助人们做健康管理。碳云智能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李英睿在2016全球大数据峰会上演讲也表示,我们的目标实际上就是要构造一个有可能对人类的整个的生命的进程发生状态描述和预测的这样的一个系统。我在想,王俊先生利用人工智能来构建生命大数据,是想构建电影《超能陆战队》中的“小白”吗?

余凯博士, 曾经创办中国第一家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研发机构 - 百度IDL,如今已经是创业公司地平线机器人技术(Horizon Robotics)的创始人兼CEO。他曾经领导团队开发深度学习算法用于百度的语音,图像,搜索,广告,创建并领导了百度自动驾驶项目。 他指出,过去几年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取得了惊人的成功,目前在今后的几年,深度学习的下一波突破将集中在三个方面:1. 决策控制算法, 2. 自然语言理解,3. 深度神经网络芯片;最近谷歌DeepMind团队开发的围棋算法AlphaGo, 就是在决策控制方面的突破。AlphaGo采用的是基于增强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深度神经网络算法来学习评估棋局(通过学习一个深度神经网络的value function)和做出最优决策(通过学习一个深度神经网络的policy function)。 AlphaGo除了学习人类棋手的历史棋局数据,惊人之处在于的通过Monte Carlo Tree Search让计算机互为对手,从而在不需要学习人类棋手的情况下,机器也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余凯进一步指出,他相信深度增强学习将改变不仅仅是围棋,还会改变其他需要决策控制的领域,比如自动驾驶,因为自动驾驶面临的问题和下棋在本质都是是博弈问题。

余凯创办的地平线机器人致力于“define the brain of things”,打造万物智能时代的“AI Inside”,给人们日常生活的无数设备和产品装上“大脑”,成为某种形态的robots, 从而可以感知环境,人机交互,决策控制,让人们的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加充满乐趣。余凯考虑的应用场景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智能家居,一个是智能汽车。就像Android系统之于智能手机,余凯希望地平线打造的大脑系统让家居和汽车变得智能。这个大脑平台包括软件算法操作系统层面,也包括硬件平台的深度神经网络芯片以及参考设计。余凯认为,人工智能革命将创造与人并存的一类崭新的物种 - 自主决策的robot。新时代的特征,不再是机器延伸人的能力,而是人类和机器的重新社会分工。大量不适合人而适合机器做的事情将被robot替代,包括汽车驾驶,家政服务,常规病诊断,生产制造。地平线的硬件大脑将加速这一天的到来。

在笔者看来,以前曾将一切东西电气化,现在将一切东西认知化,万物透过互联,赋予万物感知、认知,而要实现物联网的关键在于感知、执行、优化和学习。当物联网覆盖到更多的应用场景,那么这个世界实际上会被人工智能所包围。很庆幸我们处在了一个万物互联网的好时代,开启一个暂新的万物感知新时代,至此以Andrew Ng的一个观点结尾,谁能赢的了人工智能,谁就赢得互联网。

责任编辑:高娟

为您推荐

应给物联网植入人工智能的基因

从09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物联网的概念,代表信息化发展方向。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提出的,它的一般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