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真的能解决“城市病”?

2016-02-26 13:42:52来源:千家网 热度:
[导读]2015年,即将卸任的奥巴马宣布将投入1.6亿美元用于“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研发和建设,这个项目不但将大大推动美国的基础建设,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养老、医疗、就业问题。

  然而,一个“智慧城市”真的能解决这么多问题吗?它真的能像奥巴马所期望的那样,成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良方吗?智慧城市对国内又有什么影响?

       用“智慧”治“大城市病”

  “智慧城市”并非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更多地体现在线上、线下的完美结合,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互联网与城市中各行各业的结合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大幅度增加就业。

  近几年,随着美国政府的大力推动,“智慧”已经体现在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莉金国家网球中心的美网公开赛上,现场观众可以轻松地通过手机观看回放以及比赛解说,现场的嘈杂不再是无法专心观看比赛的理由。

  科技同样能够帮助城市管理者提高效率,目前,洛杉矶市政府仅仅通过云技术和一个名为CityTouch的软件就可以远程控制12000公里距离以内的路灯。

  被誉为“罪恶之城”的拉斯韦加斯多年以来犯罪率居高不下,但是近几年却有所好转,这都要得益于一个名为Intellistreets的“智慧”系统。除了简单的照明功能,内置麦克风、扬声器的LED灯还能实现紧急广播、录制音频、图像等监控犯罪的重要技术。这不仅为警察办案带来了便利,更让居民的出行有了一层保障。

  然而,这些看似在电影或未来才会发生的情景却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2003年,韩国政府就高调提出了全球第一个智慧城市计划——U-City。U为英文单词“Ubiquitous”的缩写,意为“无处不在”。

  这项战略以无线传感网络为基础,通过布局智能网络、提高网速将IT 技术融入韩国公民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2009年,韩国政府更是投入4.15亿美元全力支持U-City的建设。5年里,道路、桥梁、医院、学校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无一例外地被网络覆盖,韩国主要城市的市民早在几年前就能够享受随时随地的网上服务。

  2008年11月,IBM公司的“智能地球”理念引发轰动,“智慧城市”的想法也第一次在全球走俏。奥巴马上任初期,除了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还有困扰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地多年的“大城市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生活质量较差、犯罪率居高不下。

  短短几个月,这个全新的“智慧城市”理念就迅速获得了资本和媒体的追捧,很多人将它视为缓解“大城市病”,真正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救世主”。

    大数据筑起“智慧城市”
       
      作为Array-of-Things(AoT)的发起者, 查理• 凯特莱特是一个数字的热衷者。几年前,他开始利用传感器对家中的温度、湿度、地下室的水流量进行监测、记录,并以此判断下一次下水道溢流的时间和状况。

  随着技术的精进,这项小爱好渐渐转化成了覆盖芝加哥全城的智慧城市项目。2014年7月,芝加哥大学、阿贡国家实验室以及芝加哥城市数据中心联合开发了AoT计划,期待通过搜集城市各项指标数据并进行分析,最终使饱受“大城市病之苦”的芝加哥变成一个安全、高效的宜居城市。

  项目的概念并不复杂,芝加哥艺术学院负责对路灯进行设计,并在8个十字路口上安装上类似灯罩的传感器。除了普通的照明功能,这些看似名不见经传的传感器还能够搜集大量城市资料,包括光线的强弱、城市音量、降水量、风速、温度、空气质量等等,甚至人群的移动偏好也可以被探测到。

  这些传感器被AoT项目的科研人员称作“节点”,目前,芝加哥地区的节点铺设已接近尾声,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在全城部署500个节点进行监测。

  除了在城中搜集海量数据,芝加哥还会根据这些项目开发相关的应用,让公立机构、私有企业,以及学术单位在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对于芝加哥到访的游客,他们可以通过这项应用所提供的数据更好地了解芝加哥。

  项目负责人表示,对数据的收集只是第一步,通过这些数据,城市的建造者可以依据人们的偏好、环境的情况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老旧的下水管道常年遭到暴雨的侵袭,拥堵的交通始终困扰每一个芝加哥的市民,这些都是城市建设者改造的目标。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人们可以有效地改造已有线路和设施,真正意义上使芝加哥更为宜居。政治之路源于芝加哥的奥巴马自然不会错过这样一个项目,除了总统的鼎力支持,思科、英特尔等一些大型科技企业均表示会在未来投入到AoT项目的建设中。

  未来的“理想国”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中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智慧城市产业的搭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初级的智慧城市概念较为单薄,通过传感器嵌入至供电、供水、交通、建筑物,使其形成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连接,实现社会和物理系统的集成。

  21世纪,智慧城市的概念进一步进化,它并不仅仅是一个传感器,而是渗透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信息通信技术的全面覆盖。海量的数据可以让科技更好地感知人们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作出相应的改变。

  对于很多人口膨胀的大城市来说,改造都迫在眉睫。据统计,目前全世界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这一比例将在2050年上升至66%。除了经济的腾飞,城市化发展也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环境污染、公共服务不足、交通堵塞都是当今“困扰全球”的大城市病。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4.77%,北京、上海更是对源源不断的人口涌入倍感压力。

  目前,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作为“大城市病”的解决方案已有前车之鉴经验可以借鉴 。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第一个美国的智慧城市,将一个拥有6万居民的社区与城市的公共资源结合起来。低流量的传感技术可以对各家各户的水、电、油、交通实行实时监测,每当浪费或泄漏产生便会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

  除此之外,新加坡、韩国以及以低碳排著称的哥本哈根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但智慧的基础尚未完善

  近几年,在智能行业中,开始流行这样的一种说法:智能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就是说从每一个家庭里,普及智能产品,使每一个人都能在家庭生活中,享受到个性化、舒适、便利的智能生活;然后就是以小区或者区域为一个单位,每一家庭为节点,通过大数据、智能技术应用,连接每一个家庭,构建智能方便的社区环境。最后形成整体的智慧城市。

  虽然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概念已出现一段时间,但由于智能家居在全世界也仍未真正全面落地,目前处于产品技术飞跃发展,智能产业链摸索阶段,基础尚未完善,智慧城市的真正实现,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沉淀。

  据了解,目前中国在智慧城市上的投资已超过5000亿元,第一批便试点了90多个城市。未来预计投入将会上升到1.1万亿元,城市数目也会相应上升到154个。智慧城市的建设迈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但归根结底,除了技术上的实现,更重要的还是能够更好地契合人的要求。

  AoT项目负责人表示,虽然智能项目越来越多,但像AoT一样体系化,全城范围对市民搜集数据的智慧城市项目却极为罕见,大多数据平台的准确性仍有待考证,“正因为我们探测的基数足够大,这些数据才真正能够为城市所用”。

责任编辑:贾利青

为您推荐

李德仁: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

数字城市为城市规划、智能化交通、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城市安全应急响应等创造了条件,是信息时代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数字地球以空间位置为关联点整合相关资源(以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集成各类数据资源),实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物联网将与水、电、气、路一样,成为地球上的一类新的基础设施。世界将继续“缩小”、“扁平化”和“智慧”,我们正在迈入智慧时代。数字地球把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为全球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而我们将数字地球与物联网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智慧的地球。当今世界,数字地球正向智慧地球转型,智慧城市应运而生。智慧城

圆桌会议:与会代表共话“三网”趋势

DVBCN讯:10月26日,中国(上海)三网融合与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开幕。其中,手机新媒体与移动互联分论坛在世博展览馆10号会议室举行。本次移动分论坛上,运营商代表、厂商代表和内容商代表们分别就各自领域问题做了专业陈述。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为您带来精彩现场报道。“圆桌论坛”各位代表此次圆桌会议由《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主持。上海众源网络有限公司首席营销官(CMO)吴湘玲、擘纳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主席周静、创新工场副总裁王世忠、中国电信咨询运营中心副总经理陈晓勤分别在讨论中作了精彩发言。针

从手机新媒体、移动互联探究三网融合与智慧城市的建设

早在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提出了加快推进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2011年10月26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进行的2011中国(上海)国际三网融合技术与应用展览会,即中国(上海)三网融合与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就见证了三网融合的强势发展劲头。在26日下午举行的手机新媒体与移动互联专场分论坛上,各路专家、权威人士就移动互联在三网融合中的新发展,发表了精辟见解。此次移动分论坛的成功举办,将更好地传达出三网融合之后的发展新曙光,也将更好地促进三网融合与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科院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