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运营商“虚假繁荣”,如何破局?

2016-02-25 09:54:45来源:界面 热度:
看到这个标题时可能很多人会疑惑,根据工信部的最新数据,截至2015年12月底,42家获牌虚拟运营商39家正式放号,虚拟运营商已经发展了近2050万规模的实实在在的用户,虚拟运营商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取得了这样一个成绩,不算差,也不算太好,为什么说虚拟运营商“虚假繁荣”?虚假在哪里?

当然,虚拟运营商作为通信行业的一支生力军,在各种不完善的政策体制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是可圈可点。笔者要着重说的也并非是这2050万用户规模虚假繁荣,而是虚拟运营商在过去两年一直未解决并且今后可能还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的放卡渠道问题。

大家都知道2015年底之前,工信部向虚拟运营商发放了1700(中国电信)、1705(中国移动)、1709(中国联通)3000万码号资源,1707、1708(中国联通)两千万码号资源;1701(中国电信)1000万码号资源,前前后后共6千万号段资源。6千万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按理说2050万的用户规模与6千万是相差甚远,虚拟运营商的号段资源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为什么会出现工信部发放了这么多号段资源,而虚拟运营商却哭诉码号资源不足这样的现象?笔者分析并总结出资源和渠道两点原因:

资源方面。三大运营商起初在对虚拟运营商号卡资源的分配上采用的是平均分配的方式。先按试点城市分配,再分配到当地有业务的虚商处,这样便产生了号卡在非热点城市与未放号虚拟运营商内的资源闲置现象。意识到这一问题后,又改为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分配给不同虚拟运营商号卡资源,所以这一点原因无需作为重点分析。

渠道方面。虚拟运营商几乎都有各自的主业,本来也是希望能够通过主业与通信业务的融合给顾客带来更好的体验。但虚商们在线下放卡渠道方面却没有什么优势。因此,起初虚拟运营商多依赖国包商们来放卡。对于国包商来说,在全国各省各地有着丰富的渠道关系,销卡是他们的擅长项。但据笔者从相关行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大部分国包商及其渠道的虚商业务也只是做到了销卡这个环节。除了炒作靓号,真正让这些号卡到达最终用户手中,发展切切实实的在网用户的却是少数。

究其原因,笔者发现问题出在国包商虽有放卡渠道,但却极为缺少线下开卡渠道。开卡是一项技术活,依赖系统,找不到开卡渠道,国包商向虚拟运营商拿的大批量号卡只得在各种代理商手里打转。最后,号卡要么在各地区的代理商之间互窜,导致积压;要么由于层层代理商加价导致号卡到达终端网点时售价远高于面值,卖不出去;还有最下下策的就是迫于激活率的压力而把号卡拿去做不良业务,业务做完了号卡也就扔了。

这些问题也是令虚拟运营商和国包商们十分头疼的问题,号卡资源放下去了不但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用户,还不知道号卡的去向,甚至因为不良业务的问题被工信部约谈。

而那些真正有开卡渠道,能够帮助虚拟运营商发展切实在网用户的代理商或企业平台由于缺少号卡资源则需要向各虚拟运营商或国包商申请,这也就造成了为什么一边是工信部在追加发放号卡资源,一边则是虚拟运营商不断喊着没有资源的“虚假繁荣”现象。

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循环下去,虚拟运营商还谈什么与三大运营商竞争?所以,当下之急是冲破这个怪圈。

如何破局?

用传统的渠道做虚商的生意。日前,171号段已经宣布正式商用,码号多了意味着虚商的用户也会出现一个更大量的发展。那么,服务就成为了关键,毕竟用户选择通信产品,更看重的是服务。很多虚拟运营商没有营业厅,通过网上实名制又比较繁琐,一些虚拟运营商系统也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个时候,虚拟运营商、国包商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传统渠道的力量,例如与像斑马虚商这样的承接过三大运营商号卡业务,有丰富线下渠道,能够给网点提供开卡和充值系统的虚商平台合作。这样一来,一方面,虚拟运营商对于拓展用户规模有了信心;另一方面,通过斑马虚商在全国各地丰富的线下网点,也能够让消费者享受到及时的售后服务。

差异化服务是王道。如今,通信市场的竞争已经日渐转化为存量竞争,而在选择越来越多的环境下,消费者也开始追求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服务。在这种模式下,虚拟运营商势必要将主业与通信业务更好地融合,着眼于差异化创新,探索盈利模式,在细分市场里赢得用户。只有这样,虚拟运营商才能掌握主动权,与三大运营商站在同一个擂台上切磋。

对比国外虚拟运营商的发展历史,我国的虚拟运营商还处在摸索的初步阶段。在这个阶段,虚拟运营商只有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名为“虚”,而实不“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壮大起来。

责任编辑:陈禹韬

为您推荐

4G是一个契机 民营资本加速电信网络建设

几乎和上一次的逻辑如出一辙,在4G牌照发放之前,对运营商第五次重组的呼声又开始大面积地出现。很显然2008年的电信业第四次重组最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国家本希望通过三张牌照平衡三大运营商的势力。重组的红利已经消失了,但中国移动一股独大的局面仍未改变。但更令人难过的是,中国移动所谓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既未形成与其他两家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