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大未来”高峰论坛是人工智能60周年重磅首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纽约时报》高级科技记者,普利策奖得主,《与机器人共舞》作者约翰·马尔科夫,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小i机器人创始人兼总裁朱频频,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书记、院长钱晋武,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机器人研究所先进电子制造中心副主任盛鑫军等中外6大人工智能大咖汇聚魔都上海,奏响人工智能年的序幕!
在嘉宾致词环节,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委副主任、科协副主席刘巍讲述了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力投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全面进入智能时代,拥抱美好的未来!
随后湛庐文化总编辑董寰女士致词发言,她回顾了人工智能诞生60年来,从寒冬至野蛮生长的跌宕历史。并与大家分享了湛庐文化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联合打造的国内首套最权威、最重磅、最系统、最实用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书系。湛庐希望帮助大众搭建人工智能的体系框架,从而成功驾驭人工智能的新风口。
人工智能将成为下一个颠覆性技术!
与机器人共舞,人工智能时代的大未来
“人工智能的诞生可以追溯至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它的演化路径此后分为人工智能(AI)与智能增强(IA)两大阵营。”来自大洋彼岸的科技预言家、《纽约时报》高级科技记者约翰·马尔科夫介绍了他的最新力作《与机器人共舞》,回归当下科技摇篮硅谷,这两大阵营终于有逐步走向融合的趋势。未来的人工智能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马尔科夫提出了一个掷地有声的观点——“未来,我们不与机器人谦卑共存,就只能傲慢地死去”。
人工智能新趋势:信息化和产业化
智能机器人引领认知革命
小i机器人创始人兼总裁朱频频则谈到:“人工智能产业化最重视的是技术的实用性,不论人工智能AI,还是智能增强IA,有实用性的就是值得大力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需要的不只是实验,而是更深入的产业化,引领行业走向正向循环的道路。”
人工智能新时代,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由湛庐文化高级副总裁张晓卿主持的,以“人工智能新时代,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高端对话环节,《与机器人共舞》作者约翰·马尔科夫、朱频频、钱晋武、盛鑫军,从中美等国科技发展路径对比,谈到中美创新创业的大环境。
钱晋武认为,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研究上,美国的研究水平虽然高,但远不如中国政府对这一领域的投入和重视,当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起来后,必将弯道超车胜过美国。
高端对话环节
话题转移到最近热映的《星球大战7》BB8,众嘉宾从机器人三定律,到人类与机器人的未来关系展开了激烈探讨。
“未来的某一天可能真会出现超过人类智能的机器人,但距离这一天的到来还有十分遥远的距离。”马尔科夫说,“但是人类无需为此担忧,当机器人拥有人类的价值观时,它们更好的选择将不是毁灭人类,而是与人和谐共舞!”
为您推荐
三网融合催生网络电视。只需接一根线,付一次费,用一个终端,就可同时享受看书、打电话、看电视、上网等丰富又便捷的信息服务与文化消费,这或许是新时代人们最希望实现的三网融合愿景。2010年初,国务院做出了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决定,翘首以待的三网融合机遇终于来临。1998年,中国政府提出要“三网融合”,但推进的过程中遭遇体制、技术等方面的“瓶颈”,迟迟未能实现。跨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体制的松动与技术的突破,使三网融合成为大势所趋,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三网融合之上的三“屏”融合,也将塑造一个全新的产业面貌。网络电视顺势成为我国电视产业叩开三网融合大门的转型产品,成为三
当前全球彩电业正掀起一股智能电视发展热潮,海尔、索尼等企业均推出了智能电视产品,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彩电企业正成为此轮智能电视热的主导者。笔者认为,智能电视的出现正在改写当前全球彩电业竞争秩序,传统的单纯依靠硬件产品争夺市场的游戏方式已经被改写,在这一轮全球产业变革中,凭借对市场的准确把握,中国彩电企业已经占据了先机,这或将掀开中国彩电企业主导全球产业新格局的篇章。从产业发展历程看,全球彩电业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CRT到平板电视的两大转变,但从本质上看,这两次转变仅仅是硬件显示方式的一种变革,应该说只是在显示技术更迭基础上进行的简单的产品革新,并未从本质上改变彩电业的发展生态。与此相对应的事,
7月13日,由中国电子商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11年(第七届)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首次移师北京。会上,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发布的《2011年1~6月份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平板电视调研报告》)显示:得益于3D电视价格迅速下降,今年3D电视消费超预期增长,全年有望突破600万台。另外,今年3月各大彩电品牌开始大力推广的智能电视今年也将达到400万台的消费需求。与会专家一致认为,3D智能电视将引领2011年平板电视消费潮流。消费增长进一步放缓,品牌竞争将加剧2011年,家电卖场已经随处可见超薄LED背光源液晶电视。从LED电视
只要家中备有一台设备,慢性病患者就能随时监控重点的几项健康指标。如果出现异常,信息会发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医生看到信息后,会及时和患者通电话,进行用药治疗或生活方式指导,如果有必要,医生会给患者直接预约大医院的专家号。这不是科幻小说,这是由物联网开启的“智能”慢病防治革命,它正渐渐走进北京普通百姓的生活。物联网:实时感知身体信息我国正处在快速健康转型阶段,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疾病以年均15%的速度上升为主要疾病,患者治疗和医保支付负担日益沉重,已渐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便捷、高效地防治慢性病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北京市海淀区已用上当前最时髦的“物联网”防治慢性病。海淀区花园路街道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