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迎来“黄金期”

2016-01-06 10:28:41来源: 热度: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新型城镇化的中国破解“城市病”指明了新的突破口,那就是着力建设智慧城市,以“发展民生服务”为主线的“智慧应用”将深度介入城市建设、管理和经济领域,智慧城管、智慧建筑和智慧城市“市民化”将成为建设亮点。

童腾飞

曲刚

丁文锋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加速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再次发力,按照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宗旨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为打造智慧城市释放出哪些政策信号?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对此,中国城市报记者约请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丁文锋、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童腾飞、辽宁省本溪市副市长曲刚进行深入解读。

建设智慧城管成主流

记者: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那么,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亟需解决?

丁文锋:目前,在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方面的工作进展很不平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搞得好,已经有了“智慧城管”的雏形;有的城市数字化平台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平台分散,功能无法整合。

童腾飞:目前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还比较多,涉及规划、市政、建设、城管、环保、交通、水务等多个部门,还没有整合成一个城市级的城市管理综合大平台,存在城市管理基础数据重复采集和建设,各部门城市管理系统各管一段。

因此,需要建立城市管理数据一次采集、多部门使用的机制和规范,需要统筹设计集约建设的综合平台与各部门履职工作子平台,需要建立城市管理审批业务数据与监管业务数据共享机制和规范。

曲刚:在城市发展与建设中,政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政府资源碎片化、孤岛化,谈不上管理的数字化,更谈不上功能整合了。主要有两大难点:一是数据从何而来,如何开放共享,如何融合整合,是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的关键;二是如何在“应用”上下功夫。如何利用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城市辐射能力,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促进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近年来,本溪从“煤铁之城”向“智慧城市”的快速转变,得益于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所取的功效。

中国城市报:如何“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

丁文锋: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主要是指将“互联网+”运用到民生服务的各个方面。一是按照智慧城管的目标要求,同“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统一规划和实施,建好数字化平台;二是平台建设既要考虑管理,更要考虑服务,考虑便民;三是要将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利用先进技术和手段,切实解决市民的“衣食住行”、上学就业、看病养老等问题。

童腾飞:发展民生智慧应用,重点是要求在城市管理中,不能只重视管理,也更要重视民生服务,只有将管理与服务相融合的城市管理,才是以人为本的好管理,我们在设计城市管理流程、功能中一定要融入民生服务的内容。

曲刚:我认为,“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这些只是提升服务能力的手段,而“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方为“智慧城管”的根本。

 智慧建筑将显身手

记者: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高度重视做好建筑节能。那么,如何实现此要求?

丁文锋:推进节能建筑和城市绿色发展,实际上就是要发展智慧建筑。智慧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童腾飞:中央的要求为智能建筑明确了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节能、低碳、环保,当然还要宜居、便民。

记者:智慧建筑如何实现建筑节能、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能否推进城市绿色发展?

丁文锋:建筑智慧化集成不是智慧建筑的目的,而是实现智慧建筑安全、高效、便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技术方法和手段,能够实现建筑节能,提高建筑标准和质量,从而推进城市的绿色发展。

童腾飞:通过智能检测建筑用能情况,结合不同场景,及时控制、优化能源消耗,甚至能源回收和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产生新的能源,综合实现建筑节能,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曲刚:智慧建筑的最终目标是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而城市的发展建设涉及住建、国土、环保、交通等各个部门。在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搞好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实现实时精细管理,方能奏效。

中国城市报:目前智慧建筑发展和应用状况如何?

丁文锋:目前我国的建筑智慧化发展落后于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急需引起高度的重视。应加强智慧建筑技术的集成和协作攻关,加大成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采用经济、行政、标准等手段,促进建筑智慧化赶上整个信息化发展进程,促进成熟的绿色发展和健康发展。

童腾飞:目前智能建筑建设多从检测角度做,但真正能够优化和及时控制、推进节能降耗的实施还不多,对已经建成的建筑改造,在投资模式上还比较单一,多为自己直接投资,对合同能源管理等成功模式接受并积极采用还不够。对新建建筑,从设计环节开始,采用智能建筑高标准、吸收智能建筑解决方案都还不够普遍。智能建筑发展还需要产业界多提供低功耗智能设备、智能化的总体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与市民化同步

记者: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全面提升市民素质。那么, 今后将如何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中央释放出哪些信号?

丁文锋: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一是应该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协调和指导,打破部门壁垒,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应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避免重复建设;三是要整合各类资源,消除信息、数据孤岛,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四是可从智慧民生起步,比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等等,逐渐发展完善。

童腾飞:我认为这次会议,中央释放出三方面明确信号:一是智慧城市建设也要统筹空间、产业、人口、资源等要素,之前智慧城市都是在已有城市条件基础上建设,下一步要在统筹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智慧城市目标、任务和建设路径;二是“以人为本”的宗旨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全面落实,而不只是口号,包括所有智慧城市项目绩效目标必须回答市民是否需要、市民能否享受到其成果,更重要的让市民参与决策、参与设计、参与建设,甚至参与服务提供;三是智慧城市也要站在城市群角度构建,尤其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再打造多个产城融合、职住相宜的中心城市,建设更多不同规模和特色产业的小城镇,这些都要站在城市群角度统筹。一方面不要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又要体现和适应本中心城市和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曲刚:本次会议直接利好智慧城市建设,将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黄金发展期,将在更高的层面上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信息孤岛,建立政府大数据平台,为政府大数据开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释放出产业结构向供给侧调整的强烈信号。有望推动城市发展模式变革,迎来智慧城市建设2.0新时代。

中央选择在这个技术瓶颈已完全打破的时机,重磅提出智慧城市建设,也回答了“智慧城市是技术先行还是回归应用?”这个问题。

点评

自2013年智慧城市首次被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后,始终以服务民生为出发点推进城市相关领域的智慧化建设,针对困扰民生的交通、医疗、城管等问题进行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管等建设,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市民幸福感做出有益尝试。

本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为智慧城管的大数据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撑,确定了智慧城管在城市治理中的战略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承载力的挑战日益严峻,提出“推进城市绿色发展”,要求“做好建筑节能”,给以节能环保为优势的智慧建筑创造了发展机遇,也传递出智慧建筑将成为未来城镇建筑的主流趋势。更令人欣喜的是,本次会议重磅提出“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重指出智慧城市建设要和市民化进程同步,意味着智慧城市不仅属于现有市民还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全体居民的智慧城市,同时,市民化不仅是物质权益的同城化,更是以“全面提升市民素质”为内涵的同城化。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夯实了建设基础,确定了建设重点,将智慧城市推向全面发展的黄金期。

责任编辑:贾利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