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落地,智能硬件及可穿戴设备兴起,家庭互联网重度应用的普及,现有的网络架构将无法承载不断增长的互联网应用和内容需求。
随着大量数据涌入互联网,随着“宽带提速”等政策的不断落地,中国互联网也从关注应用创新转向重视网络支撑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十几年发展历程里,BAT、微信等各种“看得见”的内容与应用始终是被关注的焦点,如同过去几十年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度是城市建设的名片。如今,地下城市管网的改造及软性的城市服务体系被高度关注,网络支撑得到重视。“看不见”的事物开始成为城市和互联网续持发展的推动力。
“看得见”到“看不见”的转变
与组网模式、带宽建设赶不上互联网快速发展有关,传输不理想、拥堵严重是中国网络的现状,逢双11等互联网上的热点事件就会带来某个节点流量的突发暴增,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尤其是跨运营商访问互联网内容的时候会感受很差。
与此同时,4K视频、互动云游戏以及全息投影等重度应用的快速发展,对网络的承载能力和传输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作为连接用户和内容的中间环节,成为未来互联网潜力发挥的关键制约因素。
构建新一代基础设施离不开CDN。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网宿科技作为CDN服务提供商,全程为大会官方报道平台提供内容分发服务。网宿科技助理副总裁孙孝思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量数据涌入互联网,给传输带来巨大挑战,宽带提速更关乎用户体验。未来网络传输需要更加智能化以解决传输的问题,对用户的业务要做到可感知和动态分配智能分发,就像对交通的智能调配。
据孙孝思介绍,得益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以网宿为代表的CDN服务商作为国家应用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网宿已经在中国运营商骨干网上,部署了500多个CDN节点,海外部署有70多个CDN加速节点。为满足重度应用超大数据流量、极强的实时性和互动性等特殊要求,网宿在2015年下半年启动了社区云建设计划,将CDN节点进一步下沉到城域网,更贴近社区。这些社区云节点,不仅具有CDN节点的功能,还将集合存储、计算以及安全等多方面的能力。这种网络架构的调整将更好地适应未来智慧城市、智能家庭市场的发展。
CDN在哪,你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只要你使用互联网,CDN就在默默为你服务。可以说,有互联网的地方就有CDN提供的网络分发与加速服务。
云计算带来网络架构重新定位
数据的集中存储,终端设备的高度分散,加上网民对接入互联网需求的增长,网络传输的环节如何重构,才能提高整体网络运行的效率?
从网络架构角度看,云计算的发展将改变整个互联网的运行模式,终端设备更加简单,云端获取内容让终端设备不再需要聚焦于处理性能的比拼,而转向更好地满足人性化的体验。
基础运营商以往按照行政区域建设的数据中心,开始转向以互联网思维为主导的大型云计算中心的建设。
孙孝思表示,“提速降费”的提出,诠释了网络传输问题的所在。数据和应用的集中部署与终端用户的分散分布,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赶不上内容和应用创新,互联网的这两大矛盾一直影响和制约着网络访问体验。网宿云分发平台在缓解这两大矛盾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它可以实现平台内部流量的分配和调度,确保内容传输的高效、快速、安全。目前网宿云分发平台已经开发完成上百个功能项,在传输性能上已经与国际比肩。
作为云计算服务中的重要一环,CDN起到了智能管道的作用。孙孝思表示,互联网+战略将互联网从消费领域拓展至生产领域,网宿也正在从传统的CDN公司向一体化云服务公司转型。
CDN作为重要的网络技术可提高带宽的使用率,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和压力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从而对提速降费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基础运营商的宽带扩容与CDN服务提供商内容分发网络的持续智能优化,让中国整体网络传输速度不断提升,互联网各种新的内容及应用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创新和发展。
孙孝思说:“未来CDN还将与宽带接入发生化学作用,为家庭端宽带用户带来质量更好、形式更灵活的宽带接入服务。”
为您推荐
完全肯定或否定云计算都不合理,IDC企业需要把握好向云计算转型的速度和步骤。云计算与IDC就像一对纠缠不清的双螺旋。一方面没有大型的数据中心,云计算就没有根基;另一方面,IDC本身在云计算理念影响下,也在重构自身。云计算是整个计算模式的变革,自企业计算拉开帷幕的六十多年来,计算模式出现了三大变化:第一次是大型机计算模式,随后是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现在,“云计算”成为第三代计算模式。新的计算模式的变革正在对整个IT架构产生影响。现在主流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它导致了服务器数量大幅增加、资金和运营成本的急剧攀升。越来越复杂的数据中心很难快速配置和有效管理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而且
BIRTV刚刚结束,DVBCN记者已经踏上归家旅程,在路途漫长颠簸之际,回想本次BIRTV,OTT已然取代了“三网融合”成为了本次会议的最热门话题,究竟在中国“OTT”三个字母代表的是什么?但就是这个逐渐清晰却依然模糊的概念,极具诱惑力地促使着行业中人不禁想要揭开它的面纱,运营商们究竟要怎样才能Hold住OTT,并在长远的道路上利用起OTT,将OTT塑造成可用资源,这条道路或许依然任重道远。OTT与有线的本质区别:内容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当用户被多姿多彩的互联网内容吸引时候,当北京的电视开机率仅为30%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用户对于内容是有需求的,比起单方面的灌输内容,用户需要的是更多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