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一家科技新闻网站报道,有相当多的观众会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进入梦乡,这给网络追剧造成了困扰。为此,Netflix推出了一个智能袜子的DIY设计方案。
相关方案采取了“活动记录检查仪”,以一个加速传感器探测用户是否很长时间没有移动,如果判定已经入睡,就自动红外遥控信号给电视机或机顶盒,暂停播放。用户醒来时,电视画面将会从入睡前一刻开始播放。此外,该设计方案中,袜子上还配了LED灯,用以表明即将给发送暂停信号——如果用户并未入睡,可以踢腿取消激活信号。
可穿戴设备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投入市场,可穿戴设备正逐步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可穿戴市场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的高科技市场之一,频繁得到市场的青睐。
面向大众的消费级可穿戴设备主要分为三类模式:
解放双手的“准智能终端”模式。据统计,人们每天触碰手机次数平均达到150 次,而这类产品以集成和简化手机、平板、电视、游戏手柄、方向盘等各类智能终端的常用功能为主,可以有效解放双手,满足人们对使用和控制的便捷化需求。典型产品就是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而其之所以称为“准智能终端”,是因为若从功能上看,这类产品远不如一部普通的智能手机。
时刻在线的“行为状态监测”模式。这是目前业界最感兴趣、企业和创业者介入最多的模式。典型产品是手腕佩戴设备,它满足了个人消费者在运动、健康、医疗等方面精确计量的需求。与传统医用穿戴设备不同的是,此类产品时刻保持“在线”状态,由手机APP上传数据到互联网云端,如Jawbone公司依靠UP 智能手环每天搜集几十亿次的脚步数据和70 万小时以上的睡眠数据。海量数据将为领域“大数据化”、形成新的产业闭环打下重要基础,具有深远意义。
仍处研发阶段的“人体机能增进”模式。如手戴终端设备、抬头显示器、外骨骼系统、盲用眼镜、助听耳机等,它们有效弥补和增强了人体机能,让人类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力量更大、触觉更灵敏,不断突破身体极限,此类产品被期望应用于工业与军事领域。然而,由于物理层面上的人机连接——如脑机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等尚属于前沿探索领域,所以目前大多数还停留在实验室开发验证阶段。
据研究显示,2012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收入为27 亿美元,预计到2018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3 亿美元,出货量达到1.34 亿台,未来5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71%。
按照行业细分,可穿戴市场可分为个人消费类、传统医疗类以及工业军事类三大应用市场。研究显示,个人消费类应用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2012 年收入为23.68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额比例超过85%,其中仅手腕佩戴设备一类就达到8.77 亿美元,市场份额接近1/3;而最少的工业军事类应用仅有2.7%的份额。
未来5 年,基于个人消费层面的医疗保健、运动健身、信息娱乐等领域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整体市场格局不会改变。而在个人消费类应用中,研究机构和专家最看好的产品是智能纺织品,预测2018 年总收入将突破20 亿美元。
器件是整个市场收入中最大的一块,2012 年为18.3 亿美元,占66.2%,估计2018 年份额将达到73%。其中,可连接器件和显示模块最为关键,占到器件市场总额的60%以上。包括了柔性屏幕、Wi-Fi、蓝牙、GPS、RFID 等配件。
未来,巨大的数据流量和速度将对可穿戴设备提出极高的技术要求,据思科公司统计,截至2013年末,可穿戴设备产生的移动流量占到智能手机流量的0.014%,预计到2018年将达到0.5%,提升36倍。器件模块性能的优良程度,将直接决定这个市场能够做多大、走多远。
按照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全球现已进入老龄社会,40年后全球老龄化程度与目前发达国家相当。
而健康和医疗领域被公认为可穿戴设备最有发展潜力、市场规模最大的一个领域。
健康领域的可穿戴设备以轻量化的手表、手环和配饰为主要形式,实现运动或户外数据如心率、步频、卡路里消耗等指标的检测、分析与服务。
医疗领域的可穿戴设备以专业化方案提供血压、心率等医疗体征的检测和处理,形式较为多样,包括医疗手表、手机附件等。
医疗健康类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等通过内置传感器采集人体指标并把数据传递给智能手机内对应的应用,应用通过数据通信网络把数据传递到对应的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中心在接收到数据后进行业务逻辑处理,对于一些异常指标数据可以按照业务逻辑触发医务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
可穿戴设备定期采集人体各项指标数据并进行记录,这个过程中医务人员通过远程查看方式及时掌控各项指标,实现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控和常见疾病的防御。
国内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发期,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是这个时期的突出特点。
而合理的慢性疾病管理,能够避免看急诊和住院治疗,减少就医次数,可以大大节约费用和人力成本。医疗健康类可穿戴设备从某种程度来说符合很多人的刚性需求,未来将会更多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目前,国内的移动运营商开始逐步提供相关的业务服务。
近日,IDC发布报告称,2015年的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7610万部,与2014年的2890万部相比增长163.6%。
IDC还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主要原因是可穿戴设备厂商数量增加、设备种类增多、用户体验的提升、价格逐步下降。
IDC的报告还显示,2015年,苹果Apple Watch智能手表的市场份额将达到58.3%——出货量将达到1390万部。
IDC进一步预计,到2019年,苹果Apple Watch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将达到4030万部——于其时所占的市场份额将达到47.4%。
而Android及Android Wear设备在今年的出货量将达到410万部,所占市场份额为17.4%。到了2019年,相关产品的出货量将达到3260万部,市场份额将达38.4%。
此外,Pebble OS设备今年的出货量将达到210万部,市场份额为8.7%。而到了2019年,出货量将达到260万部,市场份额为3.1%。
三星Tizen设备今年的出货量将达到160万部,市场份额为6.7%。而2019年出货量将达到180万部,市场份额为2.2%。
IDC还进一步地进行了预计:到2019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734亿部——从而,年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22.9%。
但是,可穿戴设备缺少分类标准,也缺少未来发展趋势的评判标准。
责任编辑: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