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互联网观察】家庭互联网运营需强劲的后台系统

2015-10-29 17:34:29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怡然热度:
按照Moore Geoffrey在2011年提出的定义:
 
传统业务及其系统被称为交易记录系统,如传统的ERP系统,电信运营商核心BOSS系统,金融银行的核心交易系统等;
 
而新兴的互联网业务系统被称为互动体验系统,如Baidu搜索引擎、淘宝商城、腾讯QQ/微信、大众点评等。
 
交易记录系统侧重的是记录交易数据,确保交易的安全可靠。交互体验系统则侧重于满足用户的交互体验,在用户交互使用中不断发展完善。
 
交易记录系统与交互体验系统在需求侧重点和设计思路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有了交易记录系统和交互体验系统,积累了大量的交易记录数据和用户交互体验数据,数据量和数据类型的快速增长已经超出了企业传统BI系统的处理能力,则需要第三类系统来实现对交易记录系统和交互体验系统的数据联合分析,进而推动基于数据的决策和运营,这就是大数据分析洞察系统。
 
从传统电信运营商IT系统架构向面向移动互联网的IT系统架构转型,其背后就是从交易记录系统向交互体验系统的转型思路。
 
因此,要想分析家庭互联网业务的IT架构如何向互联网架构转型,则必须分析清楚交互体验系统在设计思路和方法上与交易记录系统的不同。
 
不管是交易记录系统,还是交互体验系统,抑或是分析洞察系统,在进行系统架构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三个核心的问题,即一致性(C)、可用性(A)和分区容忍性(P)三个要素的需求程度和取舍方法。
 
根据美国著名科学家和企业家Eric Brewer提出的CAP理论:一个系统不可能同时满足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这三个需求,最多只能同时满足其中的两个需求。
 
因此,应用系统的关注点不同,采用的策略也是不一样的,只有准确把握了应用需求,才有可能利用好CAP理论。
 
对于家庭互联网应用而言,可用性与分区容忍性的优先级要高于数据一致性,在系统架构设计上,一般将A排在第一位,可以适当降低对C的要求,故而倾向于采用分布式架构(即P)。
 
也就是说,对于面向互联网业务的系统,其IT架构的核心特征是分布式。
 
对于传统的运营商IT系统而言,数据一致性的优先级最高,因此在IT架构设计时将C排在第一位,同时兼顾A,故一般只能舍弃P,因此倾向采用集中式架构。
 
那么,家庭互联网IT架构转型是不是需要全盘转向互联网架构就能成功呢?答案显然并不能如此简单。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根据业务需求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策略。

责任编辑:饶军

为您推荐

【热点】PPTV嫁苏宁 看苏宁如何抢滩家庭互联网

苏宁收购PPTV以后,张近东的具体玩法就很清楚了:打造苏宁式铁人三项,即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硬件+渠道,以这样的方式布局其家庭互联网战略。NO 1第一个大动作是在PPTV的盒子产品,即PPBOX中植入苏宁的电商服务:用户的数字电视接入PPBOX之后,将能通过电视访问电商网站苏宁易购选购各种产品。NO 2第二个大动作是苏宁将与各大电视生产商合作,通过苏宁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