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和传统电视行业的战役,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打得如火如荼。
电视行业正在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美国洛杉矶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上世纪50年代,电视业曾在这里繁荣。而如今,这里成长起了新的事业。亚马逊在好莱坞预定了主要的电影制片厂,YouTube在这座城市的西部经营着自己的制片厂。Venice和SantaMonica现在被称为“硅滩”,因为数以百计的创业者在此试图从在线视频的繁荣中创造利润。
宽带和智能电视的普及,带来了大视频领域创新的黄金时代,有线电视公司、Netflix等视频网站,还有谷歌和苹果之类的科技巨头,以及索尼三星这些电视制造商都会加入这场役。
大电视时代,巨头们的战争好戏,才刚刚开始。
美国在线视频网站类型
在美国,VOD主要有三种类型:实时视频点播(TVOD)、订阅视频点播(SVOD)和广告型视频点播(AVOD)。电视节目基本遵循先在TVOD播放,再到SVOD和AVOD上线的顺序。
TVOD是“即买即看”的一种表现形式,iTunes、Vimeo、Vudu都属于这一类,“即买即看”的窗口期通常为30-60天。
SVOD因“什么都能看”的特性席卷全美,大部分SVOD平台的包月费用都在3-10美元之间。Netflix、亚马逊金牌服务(Amazon Prime)和Hulu Plus是这一类平台中的佼佼者。
AVOD上观众可以免费观看节目,不过他们需要忍受各种广告的骚扰。美国主要的AVOD平台是Hulu。
Netflix特色
高性价比会员费
Netflix成立于1997年, 原本是一家DVD租赁服务商,2011年起CEO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分拆了公司业务,Netflix主营流媒体。随着自制剧《纸牌屋》的成功而声名鹊起。Netflix流媒体业务的盈利模式非常简单——它从不插播广告,所有利润均来自每月向用户收取的11.99美元会员费,与美国一般家庭付出的50美元左右有线电视收看费用相比已是相当划算。
精准了解用户需求
因为Netflix的服务对象是每个会员,而有线电视是以家庭为单位,这使得Netflix能分别追踪每个人的观看习惯和偏好,收集更细化的用户数据,从而做出更精确的推荐。据公司统计,其会员观看的视频中,75%以上是源自系统推荐的。每天用户在Netflix上会产生3000多万个行为,用户暂停、回放或者快进时都会产生一个行为,Netflix的订阅用户每天还会给出400万个评分,还会有300万次的搜索请求,询问剧集播放时间和设备。
社会化内容传播
2013年3月,在突破法律限制的障碍之后,Netflix终于和社交网络Facebook实现了“会师”。所有的Netflix用户,可以和自己的Facebook帐号实现联通。在Facebook上,用户可以分享Netflix的观影历史,看片心得等。Netflix还与Twitter合作推出流媒体内容提醒功能。当Netflix最新剧集播出时,Twitter可以向用户发送提醒信息。Twitter的Android和iOS应用内置了Netflix的相关插件。
Amazon Prime特色
半封闭式产业链
电商老大亚马逊插足视频业似乎有着更深远的考虑。Prime Instant Video是亚马逊Prime会员服务的一部分,用户每年需要交纳99美元才能使用亚马逊Prime,其中包括了部分减免运费、Kindle借书优惠等等。换句话说,用户不能单独购买视频服务,必须购买整个Prime。当用户对只能在亚马逊收看的原创剧感兴趣时,他唯一的获得渠道,就是花99美元,成为Prime会员。
而有数据显示,Prime会员在亚马逊网站上购物频率是非会员的四倍,平均消费更多。恐怕这也是亚马逊下这盘大棋的目的之一。视频流媒体服务作为亚马逊平台的一部分,和流媒体音乐服务、无限云照片存储等服务协同作战,吸引用户。
自制电影:多个环节捞金
电影方面,亚马逊主要把精力放在前期开发中,目前已有30余部电影提上日程,但都并未进入制作阶段。亚马逊计划从2015年开始,每年为影院和其经营的视频流媒体Prime Instant Video提供12部原创电影。亚马逊称,原创电影的创作工作将由著名电影制作人泰德霍普(Ted Hope)来领导。中国观众熟知的《饮食男女》,《卧虎藏龙》等都是他的手笔。
而影片自制,也可以让亚马逊在多个场景下成功捞金。
首先是院线放映。票房成为第一金。之后,亚马逊会把电影放在Prime Instant Video上(院线到网络的播映时差从大半年缩短到4至8周)。亚马逊还推出了售价39美元的Fire TV流媒体机顶盒,整合了亚马逊既有的版权内容资源。另外原创影片版权在手,卖给中国的视频网站也是不错的方式。
自制剧:先拍摄试播剧集
亚马逊影视部门自2010年成立以来,目前已在电视剧集方面取得不小成就,在刚刚结束的金球奖上,《透明家庭》(Transparent)爆冷夺取两座金球奖,更是吸引了多位重量级导演的加盟,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以及伍迪-艾伦(Woody Allen)都已亚马逊签订合约,共同开发电视剧集。
亚马逊自制剧的打法也和Netflix有着明显区别。亚马逊的做法是:先拍摄试播剧集,在Amazon Instant Video服务中播出,长度为半小时,以试探观众的反应,而后做出拍板决定正式拍摄反应良好的剧集。负责制作这些试播节目的亚马逊旗下部门Amazon Studio的负责人罗伊•普莱斯(Roy Price)表示,正规电视剧与在线电视剧之间的差异很快就会消失,到那时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如果你正在尝试决定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电视剧,那么去问用户他们喜欢哪些电视剧会是个不错的主意。
Hulu Plus特色
以广告为盈利模式
Hulu Plus的价格是每月7.99美元,简单地看,Hulu Plus是最便宜的流服务,因为Hulu能够通过节目中的广告收费,从而可以让用户少付费。不过到目前为止,Netflix和亚马逊都未在视频内容中添加广告。国内几大视频网站均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一模式:以广告为盈利模式,用户可免费观看高清正版内容。
背靠大山,内容充裕
而对于众视频网站发愁的内容问题,干爹很多的Hulu并不担心。美国国家广播环球公司(NBC)、新闻集团旗下的福克斯(FOX)、迪斯尼集团旗下的美国广播公司(ABC)均为HULU的投资方。Hulu通过股东策略投资而独家获取内容授权,建立独有优势, Hulu与包括NBC环球、新闻集团的福克斯、迪斯尼等在内的170多家影视内容商合作。还借力新闻集团、NBC环球,建立广告主开发渠道。
如果用户想观看自己喜欢的最新流行节目,那么Hulu Plus无疑是最佳场所。尽管用户可能会观看整个季节的剧目,不过,Netflix和亚马逊一般仍须等上几个月时间才能播放最新的节目内容。例如,在Netflix网站,用户可以观看两个季节的《New Girl》内容,但要想看第三季的话,还必须再等上一两个月之后。而现在,用户却可以提前在Hulu Plus上观看所有全新的《New Girl》节目。
“少即是多”的广告路线
清楚用户早已厌烦了铺天盖地、没完没了的广告,于是另辟蹊径,只在视频内容中搭配少量的广告,尤为重要的是给予用户对广告的自主选择权。用户可以选择广告在何时出现,是在观看视频过程中穿插广告,还是在视频播放前一次性观看一段广告。此外,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不同的广告种类。例如,某汽车品牌广告商会制作多个版本的广告供观众选择,让用户自己选择是看商务车型,还是家用车型,抑或是越野车型的广告。用户对哪款车型有购买意愿,就会选择相应的广告观看。这种个性化的广告满足了不同的用户需求,从而大大提升了广告的价值,因为当用户点击广告进行观看时,就意味着该广告有效地投放给了潜在消费人群。
美国视频网站对电视业的变革
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内容需求
Netflix前期利用积累的大量用户数据有针对性的对观众喜好进行预判,并吸纳进剧本环节,从而提高节目成功几率。(同时Netflix的题材禁忌性较强,传统电视台不敢轻易冒险,Netflix等网络视频渠道相对较为宽松)。并且依托自有渠道的大数据系统,有针对性向用户宣传新剧,吸引试用用户转向付费订阅用户,同时广泛采用Youtube、Facebook等渠道进行宣传,聚集眼球效应。
改变电视业现有编播体系
Netflix《纸牌屋》的一次性连播形式打破了美剧通常的周播剧形态,这将反向影响美剧制作流程,或许美国传统付费电视行业也会逐渐采纳这一流程(这也迎合逐渐改变的用户收视习惯)。此外,其新技术(大数据分析、多屏收视等)、新播放模式颠覆了之前Netflix的“二次传播”(传统内容的二次传播平台)角色定位。这将对以HBO为代表的传统付费电视台产生较大影响,将加快后者的“二元传播”(从内容源头建立多渠道传播)革命,彻底改变现有的制编播体系。
构建半封闭的生态系统
在Netflix面前,亚马逊其实更像是个拷贝忍者:它在模仿Netflix做自制剧,不过亚马逊建立了自有的半封闭式产业链,自制剧主要针对Amazon Prime会员。对用户来说,与其花费额外的金钱付快递费,不如选择使用 Prime,还能有额外的流媒体服务。Prime 让亚马逊铸造了一条护城河,可以真正的锁住用户。
亚马逊的收费模式固然体现了其自有的电商属性及长期战略,但更反映了亚马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2015年若Amazon达到3000W用户,仅此一项收入就是数十亿美金,不仅如此,Prime作为纽带,真正让消费者变成了用户、变成脑残粉,Prime已经成为Amazon生态系统最有力量的组成部分。
结语:如果互联网从业者想颠覆传统影视界,需要一个刁钻的姿势切入,否则成功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虽然为Netflix摇旗呐喊的媒体们认为Netflix迟早要代替电视台,不过在国内,目前来看可能性不是很大。其中广电总局的政策监管就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
责任编辑: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