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运营商成“困兽”背后隐情何在

2015-04-07 17:23:29来源:CCTIME飞象网 作者:计育青热度:
去年国内启动了移动转售业务试点,让垄断多年的电信行业终于开了一个小口子,很多企业兴高采烈地跨入了大门。
  
然而,从去年开春的高调登场,到下半年以后的集体沉默,虚拟运营商到底遭遇了什么?是能力不行,还是另有隐情,扼杀了他们的梦想?
  
近日笔者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希望可以有助于澄清谜局背后的真相,为虚商下一步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自身问题:盲目跟风
  
从虚商自身来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事先思虑不周,盲目跟风上马。
  
当初国家准备启动试点时,所有企业都认为这是一个金矿——帮着运营商卖卡而已,工信部要求三大基础运营商必须给转售企业市场最低折扣——肯定有厚利可赚。众多企业认为自己手里有资源、人脉,只要拿到牌照就会有财源滚滚来。可是真的进入门槛之后,又发现事情并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卖手机卡跟卖大白菜不一样,需要非常复杂的底层技术做支撑。无论10个客户还是10000个客户,要开展业务就必须要先搭建好业务支撑平台,为此虚商至少要投入几千万以上,同时还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对于绝大多数虚商来说,本身并不具备有关的技术、人力资源,所以搭建业务平台时非常的劳神、费力。投入试用后,任何事先没考虑到的细节都可能导致用户的离心离德,所以高歌猛进之后又变得集体沉默,实际上并不难理解。
  
业务拓展:处处受限
  
自身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大投入尽快解决,但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却不是自己努力就能化解的,这才是虚商集体失语真正的症结所在。
  
第一个问题就是批零倒挂。时至今日,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从虚商跟基础运营商签署的协议来看,资费结构非常复杂。首先虚商跟运营商集团层面签协议,集团给出一个统一的基础价,然后下发到各省公司。然而按照集团给的基础价,各省公司根本完不成自己的KPI考核,于是各省公司会在自己的职权内调整价格。这就造成各个省的价格有差异。由于运营商是从集团到省、省到市,市到县,逐级一层一层往下压KPI,因此,不但各个省的价格不同,同省的各个地市甚至各个县的价格也不一样。这对于转售企业来说,是个解不开的局。
  
国内消费者总体上属于价格敏感型,因此不少转售企业寄望于打价格差来吸引用户,但实践中发现,三大基础运营商根本没有给他们留任何的机会。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发展,三大运营商不断调节面向消费者的价格。比如给转售企业的流量批发价基本上是每兆0.1元,运营商自己转脸就会面向消费者推出每兆0.01元的套餐,转售企业根本没有任何的价格优势。
  
第二个问题是号码资源短缺。虚商通常一个城市可以获得10000个号码,用完后可以再申请,但只有上次的卖出50%才能获得新一批号码。申请的时候,虚商要写上申请的理由,做什么用、用到什么地方、什么样的客户类型等等;申请提交给基础运营商本地分公司的有关部门,这些部门审批、修改之后再一层层上报;最后,虚商还要到工信部去备案。一套流程下来,最少也要两个月以上才能拿到号码。
  
电信行业面向的是大众化的市场,有时谈好一个大客户就能带来好几万的号码需求。但号码资源的短缺和申请的繁琐拖沓,使得虚商很难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无法迅速打开局面。
  
第三个问题是基础运营商的能力开放不够。外界一直在质疑虚商,认为是创新力度不够导致业务开展缓慢,但虚商面临的问题是:没有电信网络的基础能力为支撑,创新根本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各家虚商的战略构想中,没有谁打算只做号卡的批发零售,都计划借助三大基础运营商基础通信能力,包括上网、语音电话、短信等,灵活组合、细分领域,开发出创新的应用产品给用户带来新的价值。但三大运营商给虚商提供的基础能力却远远达不到需求,比如彩铃能力没有开放,跟银行合作的密钥没有开放。虚商开发自己的创新业务时,涉及到的一些特权功能也没有开放,比如验证码。虚商在跟银行合作推出新业务时,银行发放的验证码无法传递到虚商号码上,有些运营商提供的号码连微信都注册不了。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导致虚商业务拓展、创新都面临着重重阻碍。
  
虚商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比如互联互通仍有待改进。测试时经常发现无法接通、空号提示,国内漫游难以实现,更不要说国际漫游了。这样一来,虚商拿到的号码实际上是一个半成品,许多方面受限、不稳定,卖给用户必然会引来无数投诉。
  
行业环境:定位不清
  
除了具体的业务层面,虚商更尴尬的是自身的定位尚未厘清。
  
在虚商看来,国家开放电信业务市场,应该是希望有一批民营企业参与进来,与三大基础运营商展开良性竞争。然而虚商眼下的实际处境却是处处受三大运营商的管控、压制,没办法脱颖而出。即使有虚商推出有特色的创新业务,马上就会遭到三大运营商的阻击,而虚商对此却根本无力反抗。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信部,当虚商与基础运营商有争执的时候,对运营商的影响却很有限,顶多在中间进行一些协调,并不能强求运营商改变决策。
  
所以现在的虚商对自己的定位感觉很模糊。如果归三大运营商管理,那就是业务代理商;如果归工信部管理,那就是民营的电信运营商或者虚拟运营商,与三大运营商地位平等,无需接受三大运营商的管控。现在的情况却是不但要归工信部管理,实际上还受三大运营商管理,既不是电信运营商,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代理商,与真正的虚拟运营商也有不小的差距。
  
由于定位不清,每当遇到问题,虚商与运营商和工信部沟通起来也非常繁琐。比如虚商遇到问题需要协调时,往往找不到对口的决策者,都要经过层层上报和审批,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回复,甚至根本石沉大海,效率极其低下。
  
严格来说,虚商与基础运营商之间应该是一种竞合关系。国家推出移动转售试点,目的也是要将三家国有企业垄断的电信市场打开缺口,放入新的竞争者,让市场更有活力。然而试点推出一年来,新入者步步坎坷,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一直也无人推进解决。移动转售试点即将在年底结束,到时候该如何给市场一个交代?
  
为了推进虚商的健康良性发展,达到国家试点改革的预期目的,在此我们郑重替虚商呼吁一下:
  
1、明确转售企业的身份、地位,厘清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
  
2、要搞活电信市场,需要提高转售企业的地位,使其有能力与基础运营商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公平的竞争;
  
3、三大运营商应该采取开放的胸怀面对虚商,以合作共赢的态度来联手拓展市场;
  
4、虚商自身也不能寄望于简单的业务转售,应该在各自优势的细分领域里面去创新、发现新的机会。

责任编辑:饶军

为您推荐

4G是一个契机 民营资本加速电信网络建设

几乎和上一次的逻辑如出一辙,在4G牌照发放之前,对运营商第五次重组的呼声又开始大面积地出现。很显然2008年的电信业第四次重组最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国家本希望通过三张牌照平衡三大运营商的势力。重组的红利已经消失了,但中国移动一股独大的局面仍未改变。但更令人难过的是,中国移动所谓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既未形成与其他两家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