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软件故障率升至24% 智能件保修规范将出台

2015-03-18 09:15:33来源:电科技 热度:
近日,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发布《2015年中国平板电视产品质量报告》、《2015年中国平板电视售后服务及消费者满意度调研报告》,报告显示: 随着智能电视的普及,电视的软件故障率也在逐年提升。目前,出现问题的比率已经上升至24%,对此也有业内专家呼吁关于电视的保修政策也将随着智能化普及而有所调整,应该对智能相关的软硬件制定新版保修规范。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指出,国家现有三包政策内,主要部件是否能够包括智能芯片、wifi模组等智能件,暂不明确。而关于智能软件系统、应用程序、智能内容服务还是缺失的,这正是平板电视售后服务政策下一阶段应该完善的服务内容。目前相关部门已经提出建议,准备针对智能电视的软件相关部分提出新的保修规范。
 
据悉,随着智能电视和智能盒子的消费普及,平板电视软件故障比例提升,导致消费者使用平板电视过程中遭遇故障的比例整体表现出回升趋势,达到12.3%(含人为故障)。
 

 
软件故障比例逐年增长
 
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已从2012年的30%,上升到现阶段的70%。在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以及智能电视产品功能“IT”化升级形势下,平板电视售后服务也面临着一系列服务内容和模式的挑战,平板电视制造企业售后服务压力越来越大。
 
相关报告显示:平板电视出现故障问题表现中,软件故障最多,占24%,其中,与智能电视有关的系统无法升级、APP下载后无法安装、APP程序使用卡顿、木马病毒等故障成为智能功能故障中较为高发的问题。
 
现阶段,也有部分彩电企业明确提出了高于国家三包的品质保障措施:海信全品类电视2013年开始实行30天之内出现质量问题无条件退、换货,2014新上市的激光影院包修5年;长虹CHiQ电视全系列实行100天内出现硬件性能故障免费换新机。
 
4K电视仍有15.6%不能全部达标
 
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调研数据估算,现阶段中国消费者家庭平板电视保有量达到2.5亿台,预计2015年底接近3亿台,平板电视用户家庭中同时拥有2台及2台以上平板电视的比重已经达到32%。
 
以目前市场主流的4K超高清电视为例,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提出的相关行业规范要比最早的数字电视性能要求更加严苛,并且加入了如亮度视角、色度视角更科学的衡量指标。较早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2014年数字电视质量分析报告》,针对45款4K超高清电视六项核心指标的测试,15.6%的产品不能全部达标。
 
而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5年中国平板电视产品质量报告》,针对10个品牌40个型号提交的产品自查结果,82.5%的产品主要画质指标符合行业标准要求,其中TCL、长虹、LG产品表现较好。
 
售后费用收取各行其是
 
据了解,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针对22个企业品牌共216个售后案例的调查显示,而在深入的案例调查中,有关售后收费,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着差异明显。目前彩电企业整体执行国家三包政策规定的“整机1年,主要部件3年”保修原则。对于超过保修期产品维修费用的收取则各有差异,并缺乏具体的明文规定和统一性。
 
调查显示,当前平板电视售后费用主要聚焦在上门费、检修费和更换零部件三大费用上。其中,上门费行业平均在50元左右,最高到100元;检修费行业平均在260元左右,最高达400元;更换零件费方面,最高的是显示屏,一般是根据电视屏幕尺寸的大小来收取,但是缺乏具体的收费明细标示,以保修期外50寸左右规格屏幕为例,有的需要3800元,有的需要5000元,另外用户还要承担往返运费。
 
陆刃波表示:平板电视作为当前家庭客厅娱乐的中心,其产品与售后服务质量不仅与消费者权益密切相关,也是各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平板电视产品结构全面升级、保有量激增下,企业面临的售后服务压力进一步加剧,各企业须不断加强其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用户提供更高的服务标准、更快的服务响应和最贴心的服务体验,从而在平板电视市场利润整体低迷的逆境下占据强有效的市场份额,寻求更多的利润空间。

责任编辑:饶军

为您推荐

开展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商用视讯业务探讨

摘要介绍了IP视讯业务取得的进展,目前视讯业务发展状况、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中开展业务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内容。关键词互联网视讯IP一、引言视讯业务中融合了图像、语音、数据等多种媒体信息,可以满足人们从视觉中获取大部分信息的习惯,因而具有其它通信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在传统电信网的环境下,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使其使用费高昂。视讯业务也一度成为一种普通用户难以企及的高级享受。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宽带网络的大规模建设,近年来基于IP网络的视讯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凭借其较低的运营成本,IP视讯业务系统在和传统视讯业务的竞争中取得了优势并发展出许多新的视讯业务类型。二、IP视讯业务的发展1.IP视讯业务取得了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