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科学院在京签署协议,开展全面长期战略合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科学院今天(22日)在北京签署协议,以建设“中国广播云平台”项目为先导,开展全面长期战略合作。
“中国广播云平台” 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媒体融合的重要项目,同时,面向全国广播电台、行业机构、个体用户开放资源共享与定制化服务。项目依托中央台、地方台等广播系统的内容资源,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智能检索等先进技术,一期以建设互联互通平台为基础,实现台与台之间的互联,通过全媒体采编系统,壮大内容生产的核心优势,再造广播行业新闻采编新流程,实现新闻资源的共享与使用;同时,以“中国广播Radio.cn”为基础,构建中国移动互联网(车载)网络广播平台,抢占并做强移动互联网音频播出阵地; 从国家媒体责任和公益出发,搭建国家级音频素材库——中华音库。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表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提出了“中国广播云平台”这一科技创新合作命题,为双方深入开展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科院信息先导专项中的“海云网络新媒体”系统将支撑“中国广播云平台”的建设,打造模式领先、技术先进的新型广播服务体系,有力推动广播行业的融合媒体发展进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强调,中国广播云平台项目立足于中国广播行业现状,剖析广播行业发展未来,引入中科院海云协同计算技术等关键性技术,是符合中国广播融媒体发展需求、改变受众获取信息方式、促进传统广播行业和产业转型,实现中国广播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项目。此次合作是中国广播行业与科研单位建立重大战略合作关系的里程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科学院携手建设中国广播云平台
1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科学院在京签署协议,开展全面长期战略合作。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致辞。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致辞。
作为唯一覆盖全国、拥有7亿多听众的国家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始终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努力建成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中国广播云平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融媒体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近年来,我国广播业已由单一媒体向综合媒体转型,但由于新媒体冲击、技术条件限制等原因,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科学院牵头建设“中国广播云平台”项目,立足公益性,兼顾市场运营,致力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与国家的战略发展目标吻合。
中国广播云平台的建立,可将全国绝大多数广播电台的内容贯通起来,有助于实现广播行业“上下联动、内容共享”的整体发展局面,有利于促进全国广播内容资源整合,促进大广播的发展,提升我国广播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饶军
为您推荐
几度辉煌60年:中国广播剧60年回顾
崭露头角中国最初的广播剧据目前查到的文字记载,是1933年由上海电台亚美公司制作的《恐怖的回忆》。该剧是在亚美广播公司组织募捐支援抗日前线将士的活动中播出的,对激发广大上海人民的抗日热情和斗志起到了一定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2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纪念“二七”铁路大罢工,制作了反映铁路工人修复铁路支援国家建设的广播剧《一万块夹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播出的第一部广播剧。之后,又出现了反映反对包办婚姻、提倡妇女解放、当家作主的广播剧《潘秀芝》和抗美援朝期间播出的广播剧《朝鲜丹娘——金玉姬》、《小人书》、《哈尔滨之夜》等创作剧目。1949年至1954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剧团,演
灵通签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移动媒体 股价飙升
受此消息影响,掌上灵通周四股价飙升。截至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点07分,该股报价2.96美元,较上个交易日涨0.89美元,涨幅为43.00%。过去52周,该股股价最低位0.57美元,最高为3.21美元。(编译/金铎)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走进玉树 藏语广播为灾区服务
玉树4月19日电中波1098千赫,调频FM106兆赫,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广播在青海玉树地区的播出频率。从4月17日17时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十一套节目藏语广播中康巴方言节目时间由原来的每天两个小时调整为每天8个小时,为受灾群众提供及时准确的抗震救灾新闻报道和切实有效的服务信息。目前节目在灾区收听效果良好,灾区的广大藏族同胞通过广播中自己熟悉的语言了解到抗震救灾的具体情况,及时收听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各族同胞对地震灾区的关怀和援助。玉树地震发生后,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立即安排部署广播电视救灾工作,紧急调用两台大功率短波发射机,调拨3万台收音机支援灾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在第一时间捐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