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群众看电视难,最难的是收不到本地频道,看不上本民族语言的电视节目。为了更好地把党和各级政府的声音传到边疆,德宏州积极推进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工作,开播民族语言节目,让少数民族群众听得懂,看得明白。
记者现场:这里是德宏州璐西市的一个傣族寨子那目村。现在,坝区傣家人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过了,不但盖起了漂亮的大房子,添置了农机,家用电器也是一应俱全。可是,美中不足的是:虽然有了大彩电,他们还是没法看上好节目。
早在四、五年前,那目村百分之九十的家庭都有了电视机。利用模拟信号开路发射的覆盖方式,这个村可以收到中央电视台、潞西市电视台,从去年开始,他们还可以收到德宏州电视台民族语频道,算是通了广播电视,但收视效果很差。
记者现场:我在这里看了半个多小时,觉得电视效果是有时好有时坏,坏的时候全是雪花点,连声音都听不清楚。
德宏州潞西市那目村 村民 朗小向说:城里能收这么多台,我们只能收三个,差距还是很大的。
尽管有本地和民族语言节目,但电视频道少、收视效果差,有的村民就私自安装起卫星电视接收装置;卫星电视收不了德宏和潞西本地节目,不能了解身边的信息。
存在这些问题的不仅仅是那目村。德宏州少数民族占一半以上,不少居住在边境和山区的年纪稍长的少数民族群众听不懂汉语。而我省边境一线与周边国家山水相连,境外节目在向边境沿线渗透,让边疆少数民族看上自己的电视节目,不仅是亲民惠民的“民心工程”,对安定边疆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解决“看本地节目和民语节目难”的问题,目前,德宏州加强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工作的同时加大力度办好民族语节目。今年开始,在傣语节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景颇语节目,用民族语言播出当地新闻、地方文艺节目,翻译播出中央和省级电视台优秀节目,每天的播出量达300分钟,覆盖人口达到200万人。 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农村实用科技》和云南电视台的《云南新闻》、《走遍云南》等节目在德宏都有了民族语言版。不少当地群众惊喜地说:“中央台、云南台的主持人会讲我们傣家话、景颇话了,新闻、电视都听得懂了。”
德宏州委宣传部部长田大余说:德宏州将办好我们的傣语、景颇语、载瓦语广播电视节目,不仅要“村村通”而且要“村村懂”,保证中央和省里面2-3套节目。
采访中,村民告诉记者,那目村就要安装数字微波收视系统了。以后,他们可以以比较好的收视质量看到包括德宏台、潞西台、德宏台民语频道在内的47套节目,每个月的收视费用在10块钱左右。
随着解“五难”惠民工程广播电视建设项目的推进,我省25个边境沿县及3个藏区县各族群众“看自己节目难”的问题将得到解决。从今年起,我省将用2年时间,完成1314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的广播电视覆盖,从而在今明两年内全面实现广播电视在28个县的覆盖,使广大边远山区农村群众能及时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做到打开收音机就能收听到广播,打开电视机就能收看到电视,能收听到2套以上音质良好的广播节目,收看到包括中央1套、中央7套、云南1套在内的多套电视节目。
为您推荐
5月28日至30日,云南省广播电视局“村村通”工程验收组对我州已建“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进行了全面验收。5月28日,省局“村村通”工程验收组抵达迪庆。在迪庆州广播电视局、香格里拉县广播电视局和经济开发区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下,先后对开发区新仁、里仁村、虎跳峡镇宝山村、小中甸镇尼史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进行了验收。验收组每到一处都进村入户,到农户家中和前端机房,仔细查看设备的到位和安装情况,详细询问了用户的收听收看情况,并对整个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详细了解。29日上午,州广播电视局在香格里拉县召开了汇报会,在验收组观看了州、县“村村通”工程建设专题片后,州广播电视局、香格里拉县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
5月28日至30日,云南省广播电视局“村村通”工程验收组对我州已建“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进行了全面验收。5月28日,省局“村村通”工程验收组抵达迪庆。在迪庆州广播电视局、香格里拉县广播电视局和经济开发区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下,先后对开发区新仁、里仁村、虎跳峡镇宝山村、小中甸镇尼史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进行了验收。验收组每到一处都进村入户,到农户家中和前端机房,仔细查看设备的到位和安装情况,详细询问了用户的收听收看情况,并对整个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详细了解。29日上午,州广播电视局在香格里拉县召开了汇报会,在验收组观看了州、县“村村通”工程建设专题片后,州广播电视局、香格里拉县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
去年9月启动的红河州村村通工程于今年全部完工,如今红河州最偏僻的小山村也能看上电视节目了。地处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的牛街镇是国家级贫困镇,该镇他腊村是一个彝族村寨,这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民文化生活单调。为了让山区群众看得到电视,听得到广播,根据省下达给红河州的任务,实施村村通工程。红河村村通工程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建地面卫星接收站1532座,广播、电视实现了自动化播控和播出管理,30多万人受益。全州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5.9%和95.6%。在彝族农民的家中,记者看到,由于卫星天线接收的是卫星传输的数字信号,经光缆传送至接收机解码,再直接输给电视机,所以图像质量好,清晰度高,
去年9月启动的红河州村村通工程于今年全部完工,如今红河州最偏僻的小山村也能看上电视节目了。地处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的牛街镇是国家级贫困镇,该镇他腊村是一个彝族村寨,这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民文化生活单调。为了让山区群众看得到电视,听得到广播,根据省下达给红河州的任务,实施村村通工程。红河村村通工程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建地面卫星接收站1532座,广播、电视实现了自动化播控和播出管理,30多万人受益。全州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5.9%和95.6%。在彝族农民的家中,记者看到,由于卫星天线接收的是卫星传输的数字信号,经光缆传送至接收机解码,再直接输给电视机,所以图像质量好,清晰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