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黄金年代
无论是理性的事实,还是感性的认知,似乎都不得不承认,用户在远离电视屏幕、人才在逃离电视行业,“电视黄昏”、“电视夕阳”、“电视已死”等论调已经成为大家对电视这一行当的普遍认同。
但时间倒退到20年前,则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全大院的人围着一台电视机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部《射雕英雄传》更是因为电视而红遍大江南北。甚至仅仅是10年前,创造出诸如《超级女声》此等节目的电视台还具有内容制作活力,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的有线电视运营商还具有业务升级的动力。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那个时候也是光线传媒通过为各电视台制作节目完成原始积累的时候。
电视机短期内从奢侈品变为保有量上亿台的必需品,电视的人口覆盖则迅速增长到数亿人。令人澎湃的是,整个电视行业已经从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发展成为一个数千亿产值的行业。无论是电视台、有线电视运营商还是电视机厂商,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头十年,无疑是他们发展的黄金年代。
这个黄金年代同样属于推动电视行业繁荣背后的厂商们。无论是随着电视台崛起的索贝、中科大洋、新奥特、捷成世纪等摄录编播设备厂商,还是随着电视的数字化崛起的同洲、永新视博、数码视讯、茁壮、全景、佳创等数字电视设备厂商,仰或是成千上万家形形色色的中小设备厂商们,都是这个黄金年代的掘金者。
在这个年代,大家都是白手起家,所以也就少了许多方面的束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全国的省级电视台的技术副台长或总工被邀请到北京,联合某厂商开发国内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编系统,全国的有线网络运营商争相选用国产的CA和中间件系统,本土化品牌迅速崛起的场景。而那些荣登资本市场的企业创始者们的创富故事,更是在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的“励志传奇”。
那时候的人们可能无论无何都想不到,曾经风光无限的电视界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陷入了整体的迷茫之中,在纠结与矛盾中前行。
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
这个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而最大的推手则来自互联网。天猫、淘宝、京东、“双十一”、“618”,互联网正在改变零售业;支付宝、余额宝、P2P、比特币,互联网正在改变金融业。以至于有人发明了一个专用词组“互联网+”,来描述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变革。
小米的估值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0元跃升到100亿美元的,这样的事情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发生,但抱守传统的诺基亚的市值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从1000亿美金缩水到100亿美金,以至于发出“我们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的感慨。
世界的变化已经超乎我们的想象,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从国外到国内、从商业到政治、从政府到政党、从群体到个体,都在因为互联网的到来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无论我们是否已经感知和是否愿意,一场由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经济社会革命已经到来。
同样的道理,爱奇艺、优酷土豆、乐视,互联网与其说是在改变视频业,倒不如说是在颠覆电视行业。
根据CNNIC的统计,截止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而在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28亿,与上年底(3.72亿)相比增长15.2%,净增5637万人,在全体网民渗透率达到69.3%,较上年底提升了3.4个百分点。于此同时,互联网正在通过IPTV、互联网电视快速切入电视屏幕。根据相关研究咨询机构的统计,互联网电视的终端覆盖数已经达到上亿台,IPTV用户数也超过了3000万。
与用户规模高速增长相映衬的是收入的快速增长,网络视频的年营收已经从十亿级规模快速向百亿级规模跃升。时至今日,爱奇艺、优土、乐视等无论是在覆盖人群数,还是年营收规模来看,已经与中等体量的卫视不相上下。在今天,爱奇艺CEO出席某场活动的分量可能并不比电视台台长的分量要低。
有用户、有资本,作为在前期更多是作为电视二次传播渠道角色的网络视频,开始了对电视的进一步冲击。从2013年下半年以来,视频网站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独播战略、自制剧战略,甚至开始纷纷设立影业公司进军电影制作和发行业。这个阵势,似乎是在急切的向外界表明:我不仅仅是电视的搬运工,我要成为另外一个“电视”。
在视频网站突飞猛进的同时,昔日的广电却突然间失去了光芒。电视广告的增长率越来越低,2013年已经是个位数,2014年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电视广告事实上已经是负增长了。以至于每年定期举办的央视招标大会,在2014年第一次没有公布招标金额。而另一块的广电网络也出现了问题,用户流失现象日益严重,有时候甚至整村、整镇的有线电视用户被IPTV等策反,近2.3亿户的用户规模,看着挺庞大,但实际上却极不稳定。
当越来越多的报刊或者被并购、或者停刊、或者彻底转型为电子媒体之时,人们更加加剧了对同属于传统媒体阵营的广电的担忧,“电视夕阳论”、“电视黄昏论“等观点流派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转型的彷徨与阵痛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用这句古话来形容广电厂商是再贴切不过。
虽然在IPTV、网络视频和OTT TV的冲击下,电视行业的发展愈加艰难。但是得益于以政府行政力量推动的电视数字化转换、电视台高清化等的带动,广电设备厂商前些年的日子不仅不难过,可以说还过的相当惬意。
但可以预见到的是,随着2016年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和电视台高清化的完成,这种政策红利已经接近尾声,加上用户流失和广告流失所带来的行业投入的建设,广电设备厂商的苦日子成了必须正视的现实。
而广电系的上市设备企业似乎提前感知到了行业的寒冬。翻开数十家与电视台、广电网络业务联系紧密的上市公司近几年的财报,似乎“增长压力巨大“、”企业转型迫切“、”新业务处于培育期“等成了频繁出现的字眼。虽然那10%、20%的营收增长率看似不错,但是跟互联网50%的增长率就被认为失败比较起来,你就可以直观感知两个行业的差距。基于广电行业的技术和设备供应商整体效益徘徊不前,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与之映衬的是新势力的崛起,各种IP设备、云视频、视频大数据、CDN等企业逐渐成为视频行业主导的技术和设备供应商,各种行业大会的热点也正在围绕这些企业展开,而资本市场也更愿意聆听他们的故事。
当电视行业在竞争的重压之下开始了转型之旅,虽然还远称不上成功,但起码已经迈出去了第一步。作为技术和设备厂商同样没有理由墨守成规,而是在重新成为电视可以信赖的伙伴。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有革命,就有机会,任何行业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思维进行改造,互联网所引发的革命性变革也给广电设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战略发展机会。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改造广电行业,拓展广电设备企业的服务与生存空间,这条自宫与救赎之路也注定是不可避免。
在广电全面转向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之时,广电企业如何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中找到自身的产业链定位,如何成为广电全媒体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有些企业看起来已经行走在转型的路上,有些则还在思索着方向。
我们看到了称之为“广电版华为“数码视讯向内容领域、OTT领域的多元化转型努力,我们看到了数字电视时代CA之王的永新视博通过内部孵化机制向增值业务服务商的转型努力,我们看到了新奥特依托电视台客户资源拓展网台新媒体业务的转型努力。
走向自宫的救赎之路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互联网思维,在角色上是从“工程师的思维方式”为主导转向“用户立场的思维方式”为主导“,在服务中是从“适应客户需求为主导“转向”挖掘用户需求为主导“。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运行模型,是企业和用户共同搭建一个共赢的生态平台,来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生产。产品经用户同步使用和体验后,再实时反馈到该共赢生态平台进行迭代改进,再循环提供给用户。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特征,是非层级化的组织结构扁平化,是非职能化的产品团队化,是非命令式的自下而上创新机制。
更重要的是,转型不仅仅是钱和人的事情,对于一个企业的基因和思维的改造才是最难的。长期以来,我们侵染了太多的“广播”和“专业”的工业化思维,扼杀了互联网基因;我们过多从技术角度去诠释和打造产品,而忽视了用户因素。
举个例子,在今天,互联网上绝大部分的产品和业务都不能忽视屌丝和粉丝这两类特殊群体。屌丝被认为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是互联网革命的群众基础,有得屌丝者得天下的说法。而粉丝作为一个互联网化群体性存在,其价值观和产品观完全不同于传统经济时代的消费者,是互联网“粉丝经济”的重要落脚点。屌丝的代表是“YY”,粉丝的代表是“小米”,这已经成为了经典案例,这些正是社群化的具体表现。
在向互联网化转型过程中,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客户群体、客户思维、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我们就不会取得成功,甚至你的“死去”都不会得到“嘲笑”式的关注。
以新奥特为例,这家靠传统非编设备起家的广电设备供应商,在电视台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广电设备行业已经从卖设备为主转向卖服务为主,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运营服务才更有出路。因此提出了植入互联网基因,充分应用现有的资源和基础,以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重塑新奥特的思路,比如推动扁平化管理,鼓励员工创新。在此基础上,新奥特将自身从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换成运营和服务提供商,争取成为互联网视频行业的技术、运营、服务提供商。虽然能否完全成功转型现在还不能下定论,但起码其革新的态度值得人钦佩。
在三网融合、宽带中国以及信息消费的产业升级中,电视行业在兴衰沉浮中正在经历新一轮变革,广电众多的技术和设备厂商必然不能置之身外。我们需要勇于创新,在学会研判政策、领会政策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互联网化、行业转型和升级所带来的发展机会,多作为少抱怨,既促进产业联合发展,又能实现互利共赢,争取创造新饭碗,而不是抢旧饭碗。
到底谁能在这波互联网化中谁又能完成自宫与救赎,值得我们继续观察。
责任编辑: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