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是一切媒介诞生、发展的根本动力,始终引领着媒介产业的进步。广播电视技术创新对加快广电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广电历来是一个重技术、重装备、高投入的行业,这几十年来,我们所积累的技术力量、装备力量、人才力量已经成为这个行业有别于互联网等其它媒体行业最大的优势和门槛,科技也必将成为广电继续稳健发展的必备要素。
当前,伴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转型,传统媒体技术和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也成为整个行业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对于电视台机构而言,新老技术交替过程中,正处在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等重要技术变革的关键时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王效杰司长接受了本刊专访,从技术融合与创新的角度谈出她对于广电、大台在技术发展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广播电视数字化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
对于目前我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现状,王效杰介绍:“目前,中央和省级电台电视台基本完成了台内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并开始步入高清化制播阶段,地市级完成超过65%,全国共开播了54个高清频道,其中,央视开办了13个高清频道,省级台有30个,地市级台有11个,此外,还有15个高清频道正在筹备中。中央电视台所有频道已经实现高清播出,省级台也有超过77.8%的台有高清制播能力。省级以上广播电视台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制播。”
而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的融合,王效杰认为:“这些新的技术趋势,一方面,加快改变了广播电视用户使用电视机单一终端、通过单一途径在固定地点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广电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以及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媒体之间的聚合互动和深度融合。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广电业务形态日益丰富,广电媒体形态日趋全面:
从图像分辨率来看,广播电视业务从标清、高清正走向UHD(4K)、3D电视,甚至更高分辨率的8K电视也不再是梦想。
从传输和呈现方式来看,除传统的地面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直播电视之外,又出现了互联网电视、IPTV、手机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等;目前,全国已有400个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涵盖地级以上城市和部分县级城市;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覆盖全国331个地市,地级以上城市城区信号覆盖率达98.22%,建立起全国体系的运营支撑系统;全国共有卫星上行站36座,通过8颗卫星、58个转发器传输352套电视节目、263套广播节目;全国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用户超过3000万户。
从业务形态上看,从面向单一显示屏幕的广播式、交互式电视业务逐步走向在单一屏幕显示但可在多屏幕间切换收看的电视业务,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用任何设备收看电视的个性化需求,即电视大屏显示高清晰度广播式或交互式电视内容,同时在小屏上显示与在大屏上所显示节目内容同步且互为补充的个性化内容。目前这种业务在国际上统称为第二屏业务(secondscreen service),并获得越来越大的认同,已逐步成为主流业务发展方向之一。”
广电的发展方向是“全媒体”
现在,我们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看到的是大视频市场竞争活跃,各行业发展迅速,面对的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此,王效杰谈出了她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她说:“挑战会带来压力,但也会变为创新的动力,广电行业有责任让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广电的发展方向是‘全媒体’,我们要适应正在转变的产业格局,依靠科技的力量推动广电全媒体发展,在变革中催生培育新业态,创造新市场,通过改革创新提升传播能力,使广播电视的服务无处不在。我们要加快转变广播电视发展方式,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运营模式的创新和品牌创新,实现广播电视行业的效益明显提升,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加速广电全媒体发展,必须加快推动广播电视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积极优化、升级和变革广播电视内容生产、集成播控、传输分发、接收服务等各个环节,使内容生产播控从封闭单一、专用固化、低效高能的方式,向开放综合、共享灵活、高效绿色的智能化个性化方式转变;使传输分发从网络孤立、手段单一、传输低效的方式,向网络互联互通、智能协同、手段多元、智能感知、传输高效的方式转变;使接收终端及服务由单一形态、独立接收、普通功能,向多形态、多屏协同、智能化的方式转变,从而加快提升广电全媒体制播能力和服务能力。”
提升全媒体制播能力和服务能力
对于加快推动技术创新、融合创新这个目标,王效杰提出两个重要的实施层面。
“第一个方面,我们要加快提升广电全媒体制播能力。具体来说:
一是融合创新广播电视制播技术,加快构建广播电视全媒体制播平台。要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制播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社交媒体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面向标清、高清、UHD(4K)、3D等电视终端和互联网终端、手持移动终端等以及多种传输网络,优化并创新全媒体“采、编、播、存、用”制播流程,研究构建资源虚拟化、开放智能、弹性高效的全媒体制播云技术平台。
二是融合创新广播电视全台网技术,加快构建基于广播电视全媒体制播云技术的全台网。要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文件化网络化全台网罗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宽带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推进全媒体内容制作和媒资存储管理一体化,以及端到端、全流程IP网格化,构建智能异构、开放透明、安全绿色的广播电视全台网。
三是融合创新台网联动技术,加快构建台间协同和台网联动技术机制。要面向广播电视无处不在、多屏联动和多屏协同等全媒体业务,加快推动广播电视全媒体制播云之间及与广播电视全媒体服务云等的聚合、协同和联动创新,支撑业务生产流程的智能重构、业务形态的快速创新。构建智能感知、智能协同、智能接口、弹性可重构的台间协同和台网联动技术机制。
四是加快提升高清电视、UHD(4K)电视和3D电视制播能力发展。要加快推动省地市电视台高清制播能力建设,积极推动高清频道音频环绕声制作播出,基本实现卫视频道高清化;积极开展UHD(4K)电视制播技术试验与示范,积极探索和创造条件开办UHD(4K)实验频道;推进3D电视节目制作基地建设,丰富、提高3D电视实验频道播出内容和技术质量,探索建立3D电视运营模式。”
“另一个方面,我们要加快提升广电全媒体服务能力。
首先,我们要融合创新广电网络传输服务技术,加快构建广播电视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要面向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一体化广播电视网络及互联网和4G移动网络,积极推动广播电视业务集成服务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智能搜索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构建支撑全媒体内容、多业务形态、全方位运营的广播电视全媒体内容服务云平台,实现个性化、碎片化内容的智能搜索、智能分发和智能服务。
第二,我们要融合创新广电网络终端技术,加快推进广电网络终端标准化智能化。大力推进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可下载条件接收系统DCAS、下一代广电网NGB终端中间件等技术标准的规模试验和应用示范,积极推动智能电视终端等多种终端的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快速提升广播电视终端标准化智能化水平;积极开展跨屏智能电视融合业务以及智能家居服务,通过有线和无线互联互通、协同覆盖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应用创新,加快提升家庭服务智能化。”
责任编辑: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