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如何据颠覆传统电视行业?

2014-07-08 09:35:44来源:新媒体观察 热度:
2013年被称之为“大数据元年”,仅在谷歌搜索上就有超过8亿个相关条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数据已经进入了人类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媒体业界,大数据主要在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领域的蓬勃发展当中大行其道。传统媒体也不甘落后。2013年出现的许多成功案例表明,大数据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实现业态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纽约时报》、《卫报》等老牌报纸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推动新闻向“利基化”、“纵深化”发展。在社交媒体当道的今天,面对新闻日趋“碎片化”、“扁平化”的严峻态势,传统媒体可以借助于大数据技术继续保持其在新闻品质和专业水准上的领先地位。
 
与报业相比,电视业对大数据的运用相对迟缓和谨慎。
 
然而,星星之火亦能看出燎原之势,随着电视从传统的“一对多”式的“广播”型媒介升级为“多对多”式的、以移动化、互联化、多屏化为其核心竞争力的“窄播”、“互播”型全媒体平台,网络运营商、广电运营商、服务提供商等产业链主体能够以各类数据为“杠杆”,挖掘和撬动各类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更具互动性、更有深度的媒介体验。
 
具体来说,大数据技术的广泛运用在收视测量、节目策划与改进、观众互动参与、广告精准投放等各个环节上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推动了电视业的全方位变革与重构。本文拟从电视业运营的几个关键环节入手探讨大数据技术所产生的颠覆与变革,供我国从业者借鉴和参考。
 
收视测量变革:从“抽样”到“全采样”
 
大数据技术对电视业最为直接也是最见成效的影响体现在收视测量的变革上。大数据的核心思想是用规模剧增来改变现状。
 
正如维克托Ÿ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Ÿ库克耶所指出的,大数据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全数据”或“全样本”成为统计的依据,而不再依赖于传统的随机抽样。
 
抽样分析是信息相对匮乏、流通受到限制的模拟数据时代的产物。它的信度和效度依赖于抽样的绝对随机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无法实现。此外,随机抽样也不适合考察子类别的情况,当人们想了解更深层次的细分领域的情况时就无法采用这种方法。
 
换言之,随机抽样模式所依据的是“扁平化”的数据模式。
 
在全样本模式下,数据处理技术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专业机构可以收集到与某个特定变量相关的所有数据并进行处理,样本可以等于总体。
 
对于电视业而言,这一变化直接体现在收视率调查上。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基于随机抽样的收视率调查有望被基于海量样本——甚至全样本——的收视测量所取代,从而为电视业界的内容生产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撑。
 
纵观收视测量发展的历史,经历了由第一代电话调查、第二代日记卡固定样组测量、第三代测量仪器记录到目前第四代数字电视测量技术的发展。
 
前三代的测量方法均建立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样本量有限,且有测量误差较大、需要样本户配合的程度较高等缺点。伴随数字电视的发展,频道数量激增,业界对目标市场进行精准收视调查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增加第三代收视测量仪的样本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需求,但是样本量的增加必然会受到成本控制的限制。
 
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第四代收视测量颠覆了以往的抽样调查方法,通过对机顶盒的升级,能够对观众开关机顶盒、转换频道、使用增值业务等操作行为进行精确到秒的准确记录,不但最大限度保证了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安全性,而且可以实现“全样本”测量。
 
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收视率调查公司——尼尔森公司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将收视率测量的样本数量提升为过去的十倍或更高,甚至可以提供前一天的全样本观众收视率数据。
 
社交网络对电视观众的影响受到业界重视。近期发布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电视节目在社交网络上的关注度与传统的收视率同等重要,即“我推故我看”。
 
因此,社交网络的关注度成为衡量电视节目影响力的新的有效标准。更加重要的是,大数据能为我们提供实时、动态、高效的数据分析,与以往的静态收视率分析相比,是一次质的飞跃。2012年末,尼尔森公司收购了以分析电视内容中的社交数据为核心业务的新兴调查机构“社会指南”(SocialGuide)公司,后来又与社交媒体巨头“推特”(Twitter)公司合作,推出基于微博内容的电视收视率报告。
 
统计显示,在晚间黄金时段,在微博上传播40%的帖子均与电视节目相关。尼尔森公司通过对140家无线和有线电视公司的调查,证实了基于微博内容的电视收视率报告对于传统的收视率测量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内容生产变革:从“制播分离”到“制播同步”
 
如果说大数据在电视业的直接运用体现在收视率测量上,那么它所产生的更有意义的变革则体现在对节目生产模式和流程的重构上。
 
过去,电视节目的内容框架一般在播出前就确定了,在播出过程中进行调整和改变并不常见。在大数据时代,由于实时收视数据——特别是对节目内容的实时反馈的获取和分析——越来越容易实现,节目的制作流程发生了新的变化。
 
“制播分离”的传统模式被彻底颠覆,内容生产由“静态”变成了“动态”,在播出过程中编导随时根据数据分析报告对节目内容作出“微调”甚至“转向”的决定。以内容生产、调整与播出、反馈融为一体的“制播同步”模式将成为大数据时代电视内容生产的常态。
 
在这方面,一些国外媒体已经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英国广播公司(BBC)长期追踪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动向,把实时的、以观众为基础的数据分析应用到电视运营的各个环节——包括内容生产、财务管理、市场推广等。
 
在一些“真人秀”、访谈类的直播节目中,大数据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BBC对从社交媒体得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在节目现场直播中根据观众在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决定接下来的推进方向。如果观众喜欢看节目的某一部分,比如某一特定主题的访谈或讨论,就延长这部分的播出时间;反之,如果观众不喜欢,就进行相应的调整。
 
除了娱乐节目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品类,大数据技术也进入了新闻节目的生产流程当中。
 
在印度,一档旨在揭露社会问题真相的新闻访谈节目《真相战胜一切》(SatyamevJayate)播出第一季就吸引了4亿本土观众,通过视频网站、Facebook、Twitter、YouTube和移动终端收看该节目的全球受众超过了12亿,成为2013年全球最引人注目的电视节目之一。
 
分析这档节目成功背后的原因,除了讨论的议题本身关注度较高以及主持人的明星效应外,大数据技术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
 
“真相战胜一切”是镌刻在印度国徽上的格言。与人们最为熟悉的印度宝莱坞式轻歌曼舞的风格迥然不同,这档新闻访谈节目的宗旨是“关注社会、贴近民众、深层次揭露社会问题”。
 
2013年播出的第一季共十三集,主题分别为:被迫堕胎与残害女婴、儿童性骚扰、巨额嫁妆、医患关系、残障人士、家庭暴力、滥用农药、酗酒、种姓制度、老年人权益、水资源保护、印度梦,等等。
 
节目主持人是宝莱坞电影巨星阿米尔Ÿ汗(AamirKhan),他通过大量实地采访,讲述了不同阶层印度人的真实故事,大胆曝光印度社会的种种弊病,力图以“残酷的真相”唤醒大众,引发公共讨论,进而推动社会变革。

责任编辑:周娅

为您推荐

云计算及大数据发展趋势预测

日前,IDC与Gartner于上周四早晨双双推出各自最新的云计算及大数据发展趋势预测及统计结果,有些结论堪称大胆,而另一些则可能会淹没在看官们的口水当中。以下就让我们来聊聊这些机构的说法与实际看到的情况。大数据领域“大数据处理将在2012年成为一项‘必备’能力”(来自IDC)。由于目前这项技术还没有获得“必备”这么重要的地位,因此加以争论也无甚意义。不过IDC在为支持其言论而举出的推导过程中确实犯了几个逻辑性错误。根据他们的说法,到2012年将出现2.43泽字节(即千万亿兆字节)的非结构化数据,但这种大数据所带来的问题基本上只会反映在存储机制上。图片、视频以及音乐文件是

云计算产业发展谨防“虚火”

如果说2010年是云计算元年,那么2011年无疑是云计算四面开花、发展迅猛的一年。而最直接的动力来自国家相关部门在政策方面的推波助澜。近日,国家发改委扶持云计算首批专项资金6.6亿元已于10月陆续下拨到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江苏无锡等5个试点城市的15个示范项目。10多家牵头企业陆续收到千万元扶持资金。据了解,首批获得支持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东电脑(600850,股吧)、华胜天成(600410,股吧)、金蝶软件等多家企业。其中,阿里巴巴、百度获得过亿元的资金支持,华东电脑、华胜天成等也获得1500万~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现在不谈云计算都不好意思了。”一位计算机业内人士在感

“大数据”时代来临 CIO你准备好了么?

未来的十年将是一个“大数据”引领的智慧科技的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更加丰富。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到网络,由此产生的数据及增长速度将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多,都要快。“大数据”时代的脚步悄然而至。请试想一下:当40亿部手机、10亿部电脑,随时随地都在向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服务器发送数据;当你开着车对着“语音助手”说:“我要在附近找一家最罗曼蒂克的餐厅。”之后,短短一两秒就能得到您满意的答案时。其背后向您提供服务所涉及到的定位、资料检索、存取、数据交换等一系列动作是何等的复杂。而这一系列动作正是由“大数据”所支撑,正如IBM总结的那样:“大量化(Vo

IT新浪潮:云计算 大数据时代到了

在2011年《巴伦周刊》评出的全球最佳CEO中,乔图斯(JosephM.Tucci)榜上有名。这本在美国投资界影响力极大的杂志,评选与其他商业类媒体榜单侧重点略有不同,CEO领导的公司在资本市场表现是关键衡量因素。的确,这位EMC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领导了公司在过去10年的复兴,而公司也成为《华尔街日报》过去20年表现最好股票十佳之一。“他是企业应用领域的斯蒂夫·乔布斯”,美国媒体这样评价他。今年3月,EMC市值超过600亿美元,其收购的公司VMware价值400亿美元(2004年收购价为6.25亿)。两者并表后按市值计算,在IT公司中仅次于苹果、微软、IBM和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