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工信部正在制定《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对手机短信营销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控制。
在“朋友圈营销”被广为诟病的同时,“短信营销”、“电话营销”等“传统”营销方式也存在许多弊病。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的《2014年一季度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2014年一季度,360手机卫士共拦截各类垃圾短信208.8亿条,用户举报6130万条。
如何防止“垃圾短信”的狂轰滥炸呢?据了解,工信部正在制定《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还有制定出台并推动落实《短消息网间联动平台技术要求》等8项反垃圾短信技术标准,以规范短信息服务,特别是商业性短信发送行为,明确对违背用户意愿滥发短信等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预计最快今年内出台。
垃圾短信 换个号码继续发
“我几乎每天都收到垃圾短信,都不知道他们到底从哪里知道我的电话号码!”市民张小姐对“垃圾短信”可谓是深恶痛绝。今年年初,张小姐准备在清远买房子。这本来是一件喜事,但张小姐没想到竟然成为了“垃圾短信”轰炸的开端。据了解,在某中介公司填写了相关信息后,张小姐就陆续收到了各个房地产商、中介公司、保险公司等发来的信息,甚至还有关于“高利贷”的信息。“真是烦死了!”张小姐一边抚额,一边说道。
为此,她更向运营商进行了举报。举报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根绝。为了拦截垃圾短信,张小姐的手机上还安装了不少短信拦截APP。“虽然装了APP,但是每次只能针对一个号码拉黑,因为APP没有办法识别哪些是垃圾短信。”张小姐苦恼地说。而让她感到神奇的是,尽管她“拉黑”了一个号码,隔天却又能收到同样的短信,但是号码却换了。
一直以来,针对垃圾短信的治理手段大都停留在“发现一例、举报一例、处理一例”的办法上。普通用户一直是垃圾短信的被动接受者,一旦遭遇“垃圾短信”,能做的只能是向运营商或者监管部门投诉。然而,由于收到的垃圾短信太多,且来源不一,市民也不可能做到一一投诉。
推销电话 一天连续接到15个
“您好,我们这里是××装饰公司,我们最近推出了新优惠……”“您好,我们是××健身中心,请问您有兴趣健身吗?”……对于手机用户而言,与垃圾短信一样具有牛皮癣特性的,还有推销电话。
在新城上班的市民关小姐最近很是苦恼。关小姐告诉记者:“我的公司楼下最近新开了一家健身中心,出于好奇,我去咨询了一下,结果手机就被‘围攻’了!”据悉,在咨询过程中,该健身中心的接待人员要求关小姐填写了姓名、手机两项基本信息。随后,关小姐在一天之内接到了15个推销电话。
面对业务人员的电话“轰炸”,关小姐果断把该业务人员的电话拉入了黑名单。然而,半个小时过后,关小姐再次接到了电话!“改变的是业务人员,不变的是健身中心。”关小姐打趣道。原来,该健身中心换了一位业务人员,继续对关小姐实施“电话营销”。
“一天之内,我接到了他们15个电话,‘拉黑’了5个电话号码。”对此,关小姐表示十分无奈。据了解,电话营销是房地产中介、家居建材、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的重要业务推广方式。
法律连线 不当电话营销涉嫌违法
电话营销对商家而言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营销方式。但对消费者来说,不当电话营销则是一种骚扰。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无休止的电话骚扰会侵犯消费者的正常休息权。而3月15日实施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4条,新增了消费者“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内容。
同时,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增第29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
因此,若商家通过非法途径取得的消费者信息,将会对消费者的隐私权造成侵犯,性质严重者还会构成刑事犯罪。
核心 《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解读
众所周知,垃圾短信一直具有“主动发送、被动接收”的特性,这也是垃圾短信如同“牛皮癣”一样难以根除的技术原因之一。近日,工信部拟制定出台《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为垃圾短信治理提供执法依据,制定出台并推动落实《短消息网间联动平台技术要求》等8项反垃圾短信技术标准。
对于基础运营商(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虚拟运营商),工信部将鼓励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健全网络收、发端垃圾短信处理系统;跟踪研究iMessage垃圾信息、骚扰电话等新情况、新问题的技术监测和防范手段。并组织落实手机实名制,实现对个人号码发送垃圾短信的溯源和治理。
另外,工信部还将启动对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整治,全面排查应用商店,清理下架违法违规APP。并加强移动智能终端预装管理,规范预置APP行为,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安全检测和管理,加强技术手段建设、组织开展APP检测。
在“朋友圈营销”被广为诟病的同时,“短信营销”、“电话营销”等“传统”营销方式也存在许多弊病。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的《2014年一季度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2014年一季度,360手机卫士共拦截各类垃圾短信208.8亿条,用户举报6130万条。
如何防止“垃圾短信”的狂轰滥炸呢?据了解,工信部正在制定《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还有制定出台并推动落实《短消息网间联动平台技术要求》等8项反垃圾短信技术标准,以规范短信息服务,特别是商业性短信发送行为,明确对违背用户意愿滥发短信等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预计最快今年内出台。
垃圾短信 换个号码继续发
“我几乎每天都收到垃圾短信,都不知道他们到底从哪里知道我的电话号码!”市民张小姐对“垃圾短信”可谓是深恶痛绝。今年年初,张小姐准备在清远买房子。这本来是一件喜事,但张小姐没想到竟然成为了“垃圾短信”轰炸的开端。据了解,在某中介公司填写了相关信息后,张小姐就陆续收到了各个房地产商、中介公司、保险公司等发来的信息,甚至还有关于“高利贷”的信息。“真是烦死了!”张小姐一边抚额,一边说道。
为此,她更向运营商进行了举报。举报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根绝。为了拦截垃圾短信,张小姐的手机上还安装了不少短信拦截APP。“虽然装了APP,但是每次只能针对一个号码拉黑,因为APP没有办法识别哪些是垃圾短信。”张小姐苦恼地说。而让她感到神奇的是,尽管她“拉黑”了一个号码,隔天却又能收到同样的短信,但是号码却换了。
一直以来,针对垃圾短信的治理手段大都停留在“发现一例、举报一例、处理一例”的办法上。普通用户一直是垃圾短信的被动接受者,一旦遭遇“垃圾短信”,能做的只能是向运营商或者监管部门投诉。然而,由于收到的垃圾短信太多,且来源不一,市民也不可能做到一一投诉。
推销电话 一天连续接到15个
“您好,我们这里是××装饰公司,我们最近推出了新优惠……”“您好,我们是××健身中心,请问您有兴趣健身吗?”……对于手机用户而言,与垃圾短信一样具有牛皮癣特性的,还有推销电话。
在新城上班的市民关小姐最近很是苦恼。关小姐告诉记者:“我的公司楼下最近新开了一家健身中心,出于好奇,我去咨询了一下,结果手机就被‘围攻’了!”据悉,在咨询过程中,该健身中心的接待人员要求关小姐填写了姓名、手机两项基本信息。随后,关小姐在一天之内接到了15个推销电话。
面对业务人员的电话“轰炸”,关小姐果断把该业务人员的电话拉入了黑名单。然而,半个小时过后,关小姐再次接到了电话!“改变的是业务人员,不变的是健身中心。”关小姐打趣道。原来,该健身中心换了一位业务人员,继续对关小姐实施“电话营销”。
“一天之内,我接到了他们15个电话,‘拉黑’了5个电话号码。”对此,关小姐表示十分无奈。据了解,电话营销是房地产中介、家居建材、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的重要业务推广方式。
法律连线 不当电话营销涉嫌违法
电话营销对商家而言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营销方式。但对消费者来说,不当电话营销则是一种骚扰。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无休止的电话骚扰会侵犯消费者的正常休息权。而3月15日实施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4条,新增了消费者“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内容。
同时,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增第29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
因此,若商家通过非法途径取得的消费者信息,将会对消费者的隐私权造成侵犯,性质严重者还会构成刑事犯罪。
核心 《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解读
众所周知,垃圾短信一直具有“主动发送、被动接收”的特性,这也是垃圾短信如同“牛皮癣”一样难以根除的技术原因之一。近日,工信部拟制定出台《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为垃圾短信治理提供执法依据,制定出台并推动落实《短消息网间联动平台技术要求》等8项反垃圾短信技术标准。
对于基础运营商(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虚拟运营商),工信部将鼓励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健全网络收、发端垃圾短信处理系统;跟踪研究iMessage垃圾信息、骚扰电话等新情况、新问题的技术监测和防范手段。并组织落实手机实名制,实现对个人号码发送垃圾短信的溯源和治理。
另外,工信部还将启动对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整治,全面排查应用商店,清理下架违法违规APP。并加强移动智能终端预装管理,规范预置APP行为,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安全检测和管理,加强技术手段建设、组织开展APP检测。
责任编辑:周娅
为您推荐
3G上网业务的竞争形势及营销策略分析
全业务竞争拉开了序幕,各运营商在上网业务领域的交锋更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都知道政企客户是最重要的阵地,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打包捆绑、一个账单、时长共享、互拨免费、终端免费”的策略推出“固话+宽带+信息化+移动”的组合模式来保卫自有阵地,同时进攻对手阵地。而中国移动也不甘示弱,把宽带业务作为保有及策反集团客户的重要武器。一、从两个宽带业务的营销案例看竞争形势1、宽带专线业务的竞争局面有这样一段来自基层员工的描述:“2009年开春后全业务的竞争,尤其是在集团客户市场,竞争对手开始挖墙角了,而
3G时代运营商营销模式的转变
德瑞电信首席咨询顾问宋永军根据多年对电信市场的持续跟踪,认为:中国的3G和国外3G面临的局面完全不一样,国内运营商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要注重自身的创新和把握中国电信市场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才能保持不败之位。首先:中国3G市场和国外3G市场当初发展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同。国外3G在发展时刚好处于移动通信蓬勃发展,互联网方兴未艾,监管机构逐渐完善的市场环境下面。而目前国内运营商则面临多种困境交叉重叠。对于中国移动而言,3G恰逢其处于移动话音贬值,数据业务尚未成为主流,无线互联网处于培育阶段,信息化刚起步的一个困难时期。一方面移动面临收入增加,竞争加剧的压力;另一方面移动面临寻找新的增长动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