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至今,OTT行业从开始到爆发仅仅经历了短短两年,各大互联网公司也是采取不同的运营策略来对OTT部分进行布局。从小米盒子、TCL爱奇艺电视、百度影棒再到天猫魔盒,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加入到OTT硬件的队伍中来,但是也有像优酷、搜狐这样采用不同方式布局OTT的公司。
从下图基本可以看出目前各视频网站在OTT行业的势力范围以及操作模式:
将领: 各公司OTT业务的领军人物,各位老大们的资料在网上也如雷贯耳,就不耽误时间介绍了。
市占率:目前OTT市场的占有率。
关注度:用户对于各公司在OTT市场的关注度。
战法: 各家对OTT市场的布局方式,以及终端覆盖数量
(部分数据根据中怡康2013年数据估算、部分自来互联网,仅做参考。)
盟友: 有投资关系的企业。
牌照: 合作牌照方。
优酷
优势:视频第一品牌、内容&服务、公司策略
经过多年的运营优酷作为第一互联网视频网站已经被大家所认可,拥有较高的品牌优势。而在内容上优酷丰富的视频资源一直是其高流量的重要来源,今年力推的多部大剧也让很多用户大呼过瘾,在港剧、韩剧等优势逐步释放;另外在后台服务上,视频的播放也是流畅度最高的。
此外,在公司策略中,OTT也被视为核心业务,精英尽出,在资源上也给予很多支持。另外也许是基于品牌和用户体验角度出发,优酷并没有参与视频聚合。
战法:优酷内置、TV APP内置
2013年底,优酷土豆CEO 古永锵就表示:“优酷土豆不做屏幕,凭借视频用户、流量、内容、品牌、收入全面第一的优势,实现真实的多屏合一。”可以看出优酷的OTT战略主要是和硬件厂商开展内置合作。
截止目前在六大电视品牌中,优酷已与三家(海尔、长虹、康佳)进行深入定制合作,机顶盒厂商中也和华为、TCL、中兴九城、同维共进以及九洲电子等进行独家内置合作,与国内DVB老大同洲电子及数码视讯合作攻广电运营商市场,其覆盖产品数量是目前最多的。
在各大TV应用市场(包括海信、乐视等电视市场上),优酷的TV APP下载量无一例外,均排下载量第一。来源于用户的自主选择已经足够保证优酷TV端的领先优势。
盟友: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的投资不仅为优土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更将阿里的资源共享给优土。天猫盒子、云OS以及牌照方华数,将为优酷OTT带来更多的入口资源和牌照支持,据传阿里云OS的TV端设备将达到2000万以上,如果全部与优酷视频打通,将让视频同行难望项背。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OTT发展中,优土将会拥有支付、购物等无数种可能性。
弱点:自有品牌硬件、声量不足
相对于乐视的打法,优酷一直未发布自有品牌产品,很多用户对优酷产品非常期待,但到目前为止还未收到优酷自有产品的相关消息,在媒体关注度上声量较小。但有了天猫淘宝良好的销售渠道,做出优酷电视、优酷盒子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爱奇艺
优势:联合产品发布较早、内容优势
去年第三季,爱奇艺就与TCL、创维发售了联合品牌的产品,是第一家与硬件厂商发布联名产品的视频网站,自然引起非常多的关注。也让其他硬件制造商看到了可以和互联网企合作的机会。
内容上,爱奇艺是烧足了钱来买版权:《爸爸去哪儿》、《康熙来了》、《快乐大本营》等国内综艺节目,以及《爱情公寓4》、《老有所依》等热门电视剧,以及多档韩国综艺节目。单从内容上来说,目前算是出了风头,但芒果宣称不与视频网站分享节目,又给他们浇了一盆凉水。
领军人物老段是行业里的知名人物,对硬件制造很有兴趣,擅长说教;多次宣称是TCL爱奇艺电视之父(但被TCL私下否认了);创维爱奇艺盒子起初故障率超高,据说也与他的奇思妙想有关。
战法:iQIY Inside、TV APP内置、视频聚合
爱奇艺早早打出了iQIY Inside的口号,表明其OTT布局也会以内置的方式来进行。TCL的联合品牌电视、联合品牌的创维盒子,较早推出联合品牌产品为爱奇艺带来不少声量。但优酷出手后,后期与其持续合作的硬件方较少,仅有大麦盒子进行内置合作。不过最近传出一直和爱奇艺合作紧密的TCL将在下半年与优酷进行OTT盒子的深度合作,这不免让外界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猜疑。
为了获得更多用户,爱奇艺也采用了TV APP内置的方式。这也或多或少弥补了其在覆盖数量上较少的问题,业内都在传爱奇艺的重点只在移动端,TV端只是虚晃一枪的故事,不知是真是假。
盟友:百度
百度投资爱奇艺后,PC端为爱奇艺带来不少流量。但在OTT端为爱奇艺带来的资源相对非常少。百度先后发布了几款硬件产品,但在内容上并未给到爱奇艺过多的支持,这不免让人有点搞不明白状况。
(为了统一称呼,在此处并未像其他文章一样,用“干爹”来形容百度与爱奇艺的关系。)
弱势:参与视频聚合、产品体验待进步
就目前而言,爱奇艺和优酷较为相似,都采用用内置深度合作的方式与硬件厂商合作。但是目前看来,从总体数量上要远小于优酷。另一方面,最近TCL和优酷已经达成战略合作,将会在下半年推出优酷内置的产品。这势必会给爱奇艺带来不小的影响。
爱奇艺是参与海信聚合大业的支持者,这点与优酷、乐视很不相同。对视频网站而言,聚合会成为CP,对视频网站品牌造成极大影响。
此外淘宝上不少机顶盒商家在为用户预装APP时抱怨爱奇艺TV APP在高峰时段会出现卡顿的情况,很多用户对商家进行投诉。
乐视网
优势:全生态链
乐视应该是这些互联网视频公司中唯一推出自有品牌互联网电视、OTT盒子的公司。互联网最重要的是什么?入口。PC端入口被对手的干爹占着,在TV端何不自己成为一个入口呢?于是乐视盒子、乐视电视诞生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后,的确让不少用户了知道了乐视这个品牌,以及其价格便宜的互联网电视。佩服乐视的勇气:要去搞定一个又一个入口,还不如我自己做入口!数百人的超大团队,贾布斯的事必躬亲也是动静越闹越大的原因。
战法:自有品牌产品、LETV UI
乐视是众多互联网公司中较早生产自有产品公司之一。乐视盒子上市后获得不错效果,相比其他竞争对手增加了不少话题性和关注度。乐视电视采用小米相同的模式通过网上预定、饥渴营销,也获得不少销量。
此外为了覆盖更多的OTT盒子设备,乐视也将LETV UI放出。用户可以通过刷机的方式将如小米盒子这样的产品刷上LETV UI。乐视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将其他品牌的OTT盒子转化为“自有产品”。
盟友:传奇虎360将入股
在百度与爱奇艺合作、阿里巴巴与优土合作后,近期又传出奇虎360准备入股乐视网的消息。乐视网的优势在于硬件终端布局,以及视频内容,但是流量优势不明显。而奇虎360则有浏览器、有互联网安全产品,有流量优势,但是硬件和视频优势不足,两者的结合可以实现互补。不过即便合作成功,360在OTT端的影响力远不如PC端,期望看到更多360在TV端的产品。
弱势:无深度合作、收费、互联网属性的硬件厂商。
乐视从发布自有产品后,其实就与可能合作的硬件厂商成为竞争对手关系。别说深度内置了,就算是乐视的TV APP在部分硬件厂商处也遭到抵制。
另外,乐视在做硬件时就已经明确,收费会成为其运营的主要模式。但是试想下在“众人皆Free,我收费“的今天,收费的模式有待商榷。
乐视看到身为“互联网公司“的小米卖了一堆硬件产品后,也用同样的方法予以复制,希望这样的方式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入口,但是硬件和互联网毕竟是跨行业的模式,产业链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乐视真正想把自有硬件做强做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乐视很重视内容的独有性,不参与聚合,也算有节操。
搜狐
优势:人气优势
美剧作为搜狐视频的标签之一,聚拢了不少美剧迷。《生活大爆炸》和《屌丝男士》应该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热播剧了,大波用户向搜狐靠近。
不过不少美剧貌似已经过去了……
战法:TV APP内置、视频聚合
张朝阳对于OTT一直表示观望态度,所以在合作布局上显得不如其他几家布局明晰。之前只是采用了传统的TV APP内置和视频聚合的方式。与海信VIDDA盒子的合作,也基本属于尝试性的深度定制。
明确OTT团队归属后,搜狐与一些硬件厂商开展视频聚合合作,开放一定的视频资源到厂商,厂商负责具体的运营和排版。在小米、海信以及某某聚合软件上都看见搜狐视频的内容,短期内对访问量有一定的提升,也许是追赶优酷、乐视的无奈之举。
盟友:无
视频网站需要的要么是导流的入口,要么是完整的生态环境。为独自鏖战的搜狐捏把汗。
劣势:较为保守、战法混乱、视频聚合
采取保守的打法唯一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做大面积的商务拓展,可以将这块资源用于版权购买、内容规划等;而弊端也是在其他公司布局完成后,搜狐想要再拓展市场时将会异常艰难。
也许是因为保守策略,所以在具体合作进行时,感觉目标不是很明晰。很多项目更类似于试试看的心态。此外,如之前所说个人并不看好视频聚合的模式,再次就不再赘述了。
小米
首先,要解释下为什么把小米也放到了对比的行列中来:
1.雷军说:我们是互联网公司
2. OTT内容和产品作为最重要部分,用小米作为产品方面的代表。
3. 希望从不同角度为各位分析OTT行业的布局(内容提供方、硬件制造商)
所以把小米加入到对比中来,作为OTT盒子的代表,为大家进行分析。
优势:硬件产品、米粉
小米作为最会做硬件的“互联网公司“,通过MIUI、小米手机等产品,已经拥有非常丰富的硬件经验和操作系统经验。所以小米盒子也是目前销量最好的OTT盒子产品--从2012年至今,小米共发售约250万台OTT盒子。
其实小米还有非常大的一笔隐性资产,那就是“米粉“。现在网上最强大的队伍不是水军、不是五毛,而是大波米粉。每次小米新品上市时,总会有大批米粉从声量和销量上予以支持,所以从总体声量和关注度上来说小米盒子是目前所有硬件产品中最高的。
战法:自有品牌产品
小米的想法或许和乐视不太一样,乐视做硬件是为了收费、增加入口。相较之下小米就单纯不少--卖硬件。无论是网络电视还是OTT盒子,小米都充分的赚足了关注度。在今天看来,网络电视盒OTT盒子的属性决定他们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从前端硬件到后台软件,再到播放内容。
在内容上,小米目前以视频聚合的模式运营。小米运营团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内容进行维护运营。不过碍于牌照方和内容提供方的众多问题,其实在运营上也会带来不少问题。
盟友:无
小米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硬件销售量依然是其最重点的部分。为了补充内容部分的缺失,小米注资迅雷。希望拿到迅雷的版权内容,不过就目前来看,还称不上是盟友级别。
劣势:内容
不同于乐视,小米从MIUI开始便积累了丰富的软硬件、生态链经验。但目前看来,小米缺少的部分其实是OTT核心的内容部分,所以在内容布局方面,小米对迅雷进行注资。希望能够拿到更多版权内容。不过就目前看来,内容仍然是小米目前最大的弱点。被优酷告,被乐视告。而且据传小米盒子的用户日活跃率并不是传说中的60%以上,工作日只有24%;这个数据只是相当于一台普通山寨盒子的水平。看来找到优质的内容源确实是关键。
结语
对于视频网站而言,以前的竞争就是单一抢用户,无论是在PC端、移动端都是这样。但加入了OTT后玩法有些变了:更多的要看生态系统的协同作战,要和产业链中不同环节企业合作。此外多屏之间交互的便捷度也影响极大,任何一个公司想要在混战中胜出,都要考虑更多的方面,花数倍于以往的人力物力。个人比较看好优酷,目前在TV端数据大幅度领先,未来会发挥古永锵擅长的多屏优势,成为最大的赢家。当然TV是乐视故事中的重头戏,贾布斯也只能演好。
大幕刚刚开启,似乎胜负已分。
责任编辑: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