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了一个西藏“第一”
——访西藏自治区广播影视局局长张崇银
特派记者丁时照陈伟刘晓博韩志坚
西藏自治区广播影视局是我们这次“青藏铁路通车周年·和谐西藏纪行”的具体组织单位,该局局长张崇银向我们转告了自治区党政领导对本次采访的重视,同时介绍了相关的情况。
张崇银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西藏日报社党委书记,是中国记协副主席。谈到我们这次大型联合采访,他说,这是西藏历史上第一次把东部和西部、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内宣和外宣、纸媒广电和互联网联合起来的大型采访,对报道在祖国大家庭中西藏的建设成就,对外界客观准确地了解西藏都有重大意义。
他说,六七月是西藏旅游的高峰期,包括深圳在内的广东是进藏旅游的主力地区,深圳商报的报道一定能给读者提供很多有用信息,这对人们了解青藏铁路,认识西藏的风物都有帮助,希望这样的大型采访活动越多越好。
对于广播电视“村村通”这个问题,张崇银说,在内地早就解决了,直到前年西藏才真的实现这一目标。西藏广电和内地有相同,也有特殊。相同的是都肩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任务;不同的是,还担负着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重任。
西藏地广人稀,7333座行政村分布在约占中国总面积八分之一的土地上,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3个人。这里地形地貌复杂多变,高山深谷纵横交错,“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就显得尤其不易。
为了使西藏广电覆盖到所有行政村,从1999年起,中央政府在西藏共投入资金1.8亿元,建设了广播电视收转站、广播收转站、电视收转站、电视单收站、小型村级有线电视站等5种不同类型的村村通广播电视站,实现了村村通广电的目标。
张崇银说,村村通广电相当于在每个村建了一所学校,搭了一个戏台,在农牧区承担起了双语教学的任务。
据介绍,他们下一步的目标是自然村,让20户以上的村都可以看到电视听到广播。
为您推荐
贡觉县自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以来,现已建成各类广播电视接收站175座,分布于全县157个行政村,彻底解决了乡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日前,贡觉县对已建成的村级广播电视接收站进行了全面维修,通过检测维修,使全县175个村级广播电视接收站保持了最佳运行状态,充分发挥了效益,满足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与此同时,贡觉县针对接收站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无一定专业技能等现状,对管理员进行了集中专题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管理员的专业技能,做到管理员都懂得基本操作,并进一步规范了广播电视接收站收看、设备运作、人员管理等制度。
拉萨4月3日电西藏白朗县巴扎乡金嘎村56岁的米玛次仁这两天多了一个新“烦恼”:每到晚上,一家八口坐在一起看电视节目时,4岁的小孙子罗布顿珠总拿着遥控器不停地选台,让他很难完整地看完一个节目。“我喜欢看军事节目和时事新闻。”曾当过4年兵的米玛次仁笑着对记者说,“妻子和儿媳则喜欢看歌舞类节目,而小孙子每次总抢着看动画片,所以一到晚上一家人就争抢遥控器,把电视节目调个不停。”米玛次仁家里现在共有三台电视机,原来大家守在各自的房间里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谁也不打扰谁。他这个新“烦恼”始于半个月前,县广播电视局给米玛次仁卧室里的那台电视机安装了数字电视接收盒。“现在图像清晰多了,而且接收的频道也从原来的两个
日前,昌都地区首座数字电视收转站在昌都县卡若镇建成并投入使用。此次开通的数字电视收转站,不仅使农牧民可收看的电视节目从1套提高到13套,并且信号稳定,电视画面清晰,有效解决了当地7个村、300余户收看电视难的问题。有关部门表示,此举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昌都地区广播电视基础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6%以上,建成“村村通”广播电视收转站1529座,全地区131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广播电视。
西藏那曲军分区投资近30万元安装的数字卫星电视网络系统26日正式投入使用,官兵们国庆期间可清晰收看40余个数字电视节目频道。西藏那曲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位于六月也飘雪的藏北高原。过去,驻地官兵只能依靠地面卫星接收器收看电视节目,不仅频道少,而且画面模糊。为彻底解决官兵看电视难的问题,那曲军分区党委今年拨出专项资金,聘请地方技术人员帮助安装了数字卫星电视网络系统。那曲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颜克勋介绍说,这套系统经过特殊技术处理,不仅接收电视信号波段多,还可在高寒、狂风和暴雪等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系统既拓宽了官兵及时了解外部信息的渠道,还可播发部队新闻节目、进行电视教学和下发文电通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