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优酷:先结婚再恋爱

2014-05-07 14:30:51来源:虎嗅网 热度:
“古永锵:为什么选择阿里”。
 
阿里投资优酷的消息传出之后,这个标题的文章铺天盖地:“一起敲定视频格局的交易”也第三次见诸报端:前两次分别是优酷收购土豆,以及百度收购PPS,与爱奇艺合并。相信还会有第四次“敲定视频格局的交易”,指日可待。
 
相比气吞山河地强娶土豆,优酷此次迅速被掰弯,成为阿里后宫的重要成员,不免令人诧异。不过本质上,所谓以优酷为主题的“为什么选择阿里”,从现实情况看,只是优酷打哪儿指哪儿的策略,实际上,优酷并无太多选择,正如优酷合并土豆一样——事后证明,这是一次被动收购,优酷拿下急于出售的土豆,断其他网站靠并购上位的捷径,再来讲“优酷和土豆的恋爱故事”,为合并的互补性、正当性背书。至于这笔交易的结果,业界普遍认为是失败的——后文也会有数据说明。而阿里入股优酷,也重复着这一故事,区别只是:1. 优酷成为卖方;2. 优酷管理层并未丧失控制权;3. 这次是优酷很着急。
 
阿里是摄取,腾讯是给予
 
古永锵关于“为何选阿里”的答案有三:自身发展(钱),互补(电商),多屏(移动和电视)。从这三个角度看,腾讯的确都比不上阿里,当然,如果结果是此前盛传的优酷腾讯组合,复制搜狗模式,古永锵将继续讲“老大地位,马太效应”的故事,和优酷此前6年的故事一样(2008年超越土豆之后至今)。
 
在电商视频融合、多屏合作方面,优酷都将扮演流量供给者的角色,优酷土豆每月3亿的用户的价值也将被最大限度的挖掘。电商如何与视频结合,在这个问题上先行者苏宁和PPTV,也仅仅是PPTV上满屏幕的苏宁广告。行业内成型的产品仅有“视链”技术,即视频内的产品推荐、超链,直接形成用户购买。这个产品早几年已经出现,但并未成气候,暂不论对用户观看体验的影响(你是否愿意视频中不断出现弹出窗口?如果仅是用户主动索取“千颂伊同款”的行为,能有多高比例?),即使凭借阿里的技术支持和庞大的商品数据支撑激活了视链产业或创新出新“视频电商”模式,以目前其他视频入局者的技术能力,以及京东等电商巨头的觊觎,这也很难成为新优酷的独特价值。
 
在移动领域,以2014年2月的艾瑞数据来看,用户覆盖前5位的应用分别是微信、QQ、支付宝、UC和淘宝。去除重复用户的话,腾讯两大应用的月度用户达2.76亿,阿里系的三大应用月用户为2.25亿;使用时间上,微信和QQ的月度使用时长为23.84亿小时,阿里系三大应用总和为8.4亿小时,约为腾讯系的三分之一。另一个问题是,支付宝和淘宝能为优酷带来的用户和流量几乎为零,移动浏览器为视频提供流量也极为有限——阿里更需要的是优酷(土豆可以不提了)成为新的“创新模式”的电商平台。
 
微博(新浪)已经是一家独大,没有对手;而优酷,依然面临着残酷的竞争,所谓“优酷不缺流量”的论调已经过时,从爱奇艺PPS合并之后的视频行业数据来看,对手的激进战略,和优酷在版权方面的保守,已经使其在PC和移动端面临巨大的危机——所谓危机,即已经出现滑向第二集团的趋势(腾讯近几个月的弹窗战略杀伤力巨大)。
 
在这种情况下,优酷无法获得强力的流量入口,反而成为供血者,危险不言而喻。如果与腾讯结合,至少将直接解决这一问题,不管是PC端,还是移动端,腾讯门户、QQ、移动QQ和微信,都将成为钱买不到的资源——所谓大众点评的尴尬也不会重演,微信原本肩负着社交和信息流通的功用,并且同样有着强烈的媒体属性,视频必不可少,而不像大众点评的O2O模式,只能成为微信生活应用的组成部分。
 
腾讯出局,源因土豆
 
与腾讯的谈判破裂,源自优酷无法接受复制的搜狗模式,原因有三:
 
1.腾讯有甩包袱心态
 
上文所说腾讯系所能提供给优酷的巨大支持,很可能是个泡影,即使是腾讯视频这个亲儿子,腾讯也只是在2014年开始给予了巨大支持,QQ弹窗在一个月内,给腾讯视频带来了3000万的新增用户。腾讯投资不求对优酷的把控,但20%的股份,企鹅能给予优酷业务上多少支持?这些都是未知数。而且考虑到腾讯将视频业务的“甩卖”心态,即使交易达成,腾讯的门户和媒体属性,也将保留新闻、体育、娱乐等视频业务,有心助优酷也会出现左右手互搏的情况,优酷除了要费心思想腾讯视频在优酷土豆集团中的定位、转型、吸收问题,还没有得到可靠的干爹。
 
2.解决不了资金问题
 
3亿美金对现在的视频行业意味着什么?优酷两年的内容采购成本——而且还是相对理性的版权价格。如果以目前版权市场的火热程度看,只是12部《爸爸去哪儿》第二季。
 
优酷一直是视频行业内资金储备最充裕的玩家,优酷最大的问题不是缺钱,而是缺少花钱的信心——2013年Q4的账面盈利更多是不正常的成本节约和会计手段,视频已经加速投入的大局面已经形成,面对百度和腾讯,以及有现金血牛并且咬牙坚持的搜狐,优酷即使多了12亿美金,也依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从古永锵,王微,龚宇,张朝阳……列位老大都在视频何时规模盈利的问题上自食其言,不断推迟,天知道要烧到猴年马月。唯一的利好是,优酷管理层的股权,依旧可以选择融资增发。
 
3.土豆魔咒,心有余悸
 
对优酷来说,最大的心结并没有信心合并腾讯视频。土豆网以行业第二身份并入优酷,而一年半之后的今天,经过重新定位的土豆在哪里?看看2014年2月的数据:PC端用户1.54亿,落后于CNTV、PPTV,位居行业第9,;移动端月覆盖仅1228万人,占行业的6.61%,列行业第8.这样的数据,难言土豆和优酷的合并是成功的。
 
优酷和土豆的合并,最大的问题在于高度重合:同属网页视频,长于UGC内容,流量重点在影视内容上。腾讯视频同样如此,且腾讯视频并非行业第二,无UGC内容,充其量是Mini版的土豆,与优酷土豆在内容、用户上的冲突严重,折价近10亿美金收入囊中的话,缩水程度无法想象——还不如,就要阿里的钱吧,至少不用在经历一遍合并土豆的梦魇。
 
最有趣的一个细节是,巴西世界杯开战在即,这也是今年各网站在体育内容上必购项目,但距离开赛只剩一周的时间,最后一个买家——优酷才姗姗来迟。原因是,此前优酷不打算购买世界杯比赛的版权内容,在阿里入资正式公布后(在这种事情上,除古永锵、刘德乐等少数高管,优酷各部门与媒体一样时间得到消息),火速加急采购了世界杯版权。
 
事实上并非古永锵那样谈笑风生,呼吁版权价格回归理性,不参与烧钱,重金构建自制内容——谨慎的原因仅仅是,没有花钱的勇气。只是阿里现阶段能提供给优酷的,只有现金,以及带来的不知道维持多久的勇气,对于已经连续3个月在PC和移动上落后于爱奇艺PPS,甚至3月连续两周的用户数落后腾讯视频的优酷而言,争取到了继续争斗的弹药。
 
所以,最终的问题依旧是,100亿元在优酷手里能花多久?股东们是否有耐心等到优酷持续盈利的那一天?

责任编辑:饶军

为您推荐

阿里云手机100G存储被指噱头 安全性遭质疑

“下一个十年所做的事情就是云手机”。在不久前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如此表示。但即将推小米手机的雷军却认为,手机内置100G云存储只是噱头。云手机很大程度上不能单纯由终端本身的优劣所决定,其背后的云平台乃至管道支持是否“给力”,才是关键所在。云计算、云终端、云服务,云里雾里,一片云山雾罩。当前,“云”成为企业现在标榜自己具有高科技技术的最时髦的词。到底云是什么,阿里云手机是这样解释的,通过免费提供一个最高可达100G的云存储空间,用户可以用来同步联系人、短信、通话记录、照片、便签等。用户可以直接调用多种应用,而无需把软件下载安装到本地。从这些解释中可以看出,云平台可以把重要文件

消息称阿里巴巴全资收购华数淘宝

12月12日,据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集团已经全资收购华数淘宝,并将整编至淘宝商城旗下。目前阿里巴巴官方并未对此事进行评论。相关人士称,近日华数淘宝已经被阿里全资收购,整编到淘宝商城旗下了,交易金额为2856万元人民币。不过,对于此消息,阿里巴巴集团则未予置评。2010年6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与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宣布双方投资华数淘宝正式成立。华数淘宝注册资本达人民币1亿元,上线的业务板块包括了华数电视淘宝商城和淘花网两大平台。

传阿里云无线并入天宇朗通 荣秀丽任CEO

凤凰网科技讯1月31日下午消息,丁香园CTO、贝塔咖啡共同创建人冯大辉在微博上透露,阿里云无线并入天宇,天语手机董事长荣秀丽任CEO,王坚任CTO。对此消息,凤凰网科技致电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对此事不予置评。而天宇方面也未回应。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阿里巴巴与天宇双方就入资一事商谈逾一年,具体结果或于2月敲定。中国移动安徽公司浏览器基地筹备办公室主任盛鸿彬表示,互联网公司与传统IT公司相互收购将成为常态。以用户需求和体验为中心,云和端的紧密结合是大趋势。天宇朗通作为老牌公司具有丰富的终端设计开发经验,尤其是在硬件和固件方面,有能力帮助阿里云更好地落地人间。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公司涉足手机行业已经不

中国平安携手阿里巴巴、腾讯试水互联网金融

中国平安首席执行官马明哲昨日证实,中国平安将联合阿里巴巴、腾讯共同投资申报成立一家合作企业,主营包括互联网虚拟财产保险在内的互联网产品业务。马明哲表示,阿里巴巴和腾讯有着庞大的客户群和成本较低的销售平台,这是吸引保险试水互联网销售的主要原因;而中国平安则有着设计保险产品和理赔服务的专业性,结合双方优势开辟保险销售新渠道,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马明哲表示,此前他已和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微博)、腾讯董事长马化腾(微博)进行过多次沟通。马明哲透露,三方的合作不仅将体现在销售渠道的创新,而且将延伸到产品研发。虽然互联网交易金额较小,但网络游戏等所蕴含的虚拟价值不可忽视,保险产品创新可以从“地面”转向“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