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虚拟运营商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许多人对三大运营商不满,进而把希望放在虚拟运营商身上。不久前李书航同学发表的一篇文章记述了自己在北京为了办理一张临时能用的联通SIM卡而经历的跌宕起伏的故事。令人遗憾的是,作者历经千幸万苦最终还是没能买到那种在香港随处可见的不记名临时SIM卡。作者把这件问题的原因归咎于三大运营商之间缺乏竞争,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还得靠虚拟运营商的竞争。
然而情况果真如此么?不记名临时SIM卡的消失真的和三大运营商竞争不充分有关么?虚拟运营商又是否真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要想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头说起。
早在十多年前只有移动和联通两家运营商竞争的时候,不记名临时SIM卡就在国内许多地方销售了。很多人去外地担心较高的漫游费,就会在当地买一个临时手机卡。这种类型的卡一般售价50-100元不等,内含等值的话费,即买即用。不用时可将该卡随意丢弃,继续使用自己原来的手机卡,不会因为欠费对个人信用造成影响。由于这种卡极其方便的特性,使用的人非常多。许多不法分子利用不记名卡的便利,发送大量诈骗信息,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随着国家工信部关于手机实名制的强制要求,三大运营商从2013年10月开始全面停止了这种不记名卡的售卖。已经售出到各大便利店的不记名卡也必须补登记个人信息后才可以使用。即使是外国人,如果要购买国内运营商的SIM卡,也必须使用护照等个人证件进行登记才可办理。因此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即使虚拟运营商加入竞争,在内地购买到香港那种不记名临时SIM是不可行的。
虽然按照法律法规没法买到不记名临时SIM卡,但是只要登记个人身份信息,市面上销售的不记名SIM卡依然可以使用。一般来说,不同运营商的营销策略不同,临时SIM卡内的套餐也各不相同。联通的经营策略是2G和3G分开经营,3G定位相对高端。因此原先售卖的2G不记名卡(如意通)即使插入3G手机,开通3G功能,也只能使用最高384Kbps的速率。而如果要使用更高的速率,除了升级3G套餐,别无他法。而电信的经营策略是不区分2G/3G的策略,原先售卖的不记名卡(云卡)根据使用手机的种类可以灵活的在2G和3G速率进行切换,不需要更换3G套餐。不难看出,由于联通营销策略的特殊性,李书航同学无法选择到自己想要的套餐也在情理之中。
这个时候,虚拟运营商出现了。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的民间资本,通过租用基础运营商的通信网络,用批发的价格买下大量通信服务,重新包装后在市场上销售。虽然套餐还没有真正上市,但是“月底流量不清零”、“电话无限打”、“预存话费送利息”等众多噱头却获得了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众多官方媒体的大力宣传。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参考目前几家虚拟运营商推出的套餐不难发现,除了单纯的宣传“流量不清零”,“电话免费打”,对于享受这些优惠的前提条件却是只字未提。我们知道,既然享受了优惠,自然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本身就是在正常不过的商业协议。实际上,即使是多家虚拟运营商共同竞争的香港,各家运营商所推出的套餐往往也有很多“水分”。许多套餐虽然看起来“廉价”的让人瞠目结舌,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附加一大堆的前提条件,价格也远没有看起来优惠(比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移动香港公司的68港元3G套餐)。竞争情况如此激烈的香港尚且如此,内地的情况更不用说。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国内众多虚拟运营商真正的套餐情况,但是这样那样的限制总会有的,这个时候提醒自己擦亮眼睛总没有坏处。
当然,虚拟运营商的加入对促进竞争有着很大的帮助。李书航同学提到的情形除了等待联通改变2G/3G营销策略,我们还可以把希望寄托在虚拟运营商推出的多样化产品上。目前数十家虚拟运营商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是家电零售巨头,侧重点往往放在卖场零售的补充;有的是电子商务巨头,侧重点就会放在网络营销上;还有的是行业解决方案专家,侧重点自然放在各行各业的大客户身上。通过不同类型的虚拟运营商,我们可以体验到量身定做的通信服务。大家的选择多了,传统运营商的服务才会越来越好。
竞争并不是万能的,合理的国家政策支持也不可或缺。通信行业奉行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在国内通信竞争格局完全失衡的情况下,仅仅指望靠虚拟运营商促进竞争还远远不够。国家合理的政策引导,恰当的资金支持,再加上民间资本的合理投入,这才是虚拟运营商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
责任编辑:饶军
为您推荐
4G是一个契机 民营资本加速电信网络建设
几乎和上一次的逻辑如出一辙,在4G牌照发放之前,对运营商第五次重组的呼声又开始大面积地出现。很显然2008年的电信业第四次重组最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国家本希望通过三张牌照平衡三大运营商的势力。重组的红利已经消失了,但中国移动一股独大的局面仍未改变。但更令人难过的是,中国移动所谓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既未形成与其他两家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