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数码视讯与湖南有线投入10亿发展OTT业务在业内引起了很大反响。常话短说对此也有一些看法。
有人说小米学苹果,学着学着就成了小米;乐视学小米,学着学着就成了乐视。可不,今天你提起小米想到的就是营销,你提起乐视想到的就是垂直整合,有了些自己的东西了。
同洲的身上有一些乐视的影子,数码视讯的身上呢,又有一些同洲的影子。只是,数码视讯在这次进军OTT的路上会留下哪些属于自己的标记呢?
传统业务遭遇天花板
提起数码视讯,大家最熟悉的可能还是CA。的确,以永新视博为代表的国内CA厂商通过本地化的销售、服务和价格优势,打败了诸多国际厂商,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数码视讯无疑是这波战争的参与者之一,并逐渐成长为行业老二,近年来甚至向老大的位置发起了挑战,CA已经成为公司的标记。
但翻开公司的发展史,数码视讯得以起家的却是数字电视前端设备,其2001年就推出了第一台编码器,而CA是迟至2003年才开始研发的。数码视讯的前端设备包括编码、解码、复用、加扰、适配器,产品线非常齐整,市场占有率也不低。只是这玩意儿注意的人不多,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名声。
可以说,数码视讯与我国数字电视发展史是同步的。但遗憾的是,有线数字电视行业是一个远不可跟电信行业比拟的市场,很大程度上源于过于封闭的产业体系造就的设备、业务更替率低。比如已经形成共识的有线电视杀手锏业务高清数字电视,差不多起步于07年左右,与智能手机启动时间差不多。但是今天回过头望去,智能手机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而高清电视的渗透率不到20%。
这带来影响是,有线电视数字整转差不多在2012年进入后期阶段,对机顶盒、CA、前端等的需求减少,特别是IPTV、OTT的竞争甚至让一些地方的有线电视用户出现了流失,但互动化、高清化的需求却没有接上,企业在其中受到的煎熬可想而知。
数码视讯也不能置身事外,其于2010年上半年在创业板上市,但几乎在下半年就开始为转型做了一系列布局。
这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块是双向网改成立了鼎点视讯,专注于双向网改造,主推的C-Docsis方案已经成为国标,前景比较看好;一块是医疗、广告、游戏、支付(2012年6月获得互联网和数字电视支付牌照)为代表的的数字电视增值业务,设立/投资了星际无双、宽云视讯、爱点信息、芯联达等诸多公司,代表公司向服务商转型的方向;一块是影视剧业务,合资成立(占股90%)完美星空传媒有限公司,定位于影视剧制作和发行业务,为行业提供上游产品。
虽然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数码视讯最挣钱的业务还是来自于CA和数字电视前端业务,鼎点视讯差不多是盈亏平衡,而其它如增值业务、影视剧还都在“烧钱”阶段。
但是从数码视讯的战略来看,围绕电视产业链做深度布局,逐步注重贴近用户,抓住电视端入口,实现从方案提供商向服务商的转型,却无疑符合行业的发展规律。
布局OTT背后的逻辑
在OTT红遍宇宙的映衬下,是广电的落寂与无奈,整个行业无论是用户还是收入增长都面临极大压力,翻开同洲、佳创视讯、永新视博、初灵信息、亿通科技等的年报似乎就能印证。无论是运营商还是企业,似乎都到了转型点。
向OTT转型,理所当然成了最热门的转型路径,数码视讯也未能“免俗”。
2014年1月,数码视讯宣布与优酷土豆开展OTT业务合作,共同在数码视讯运营的 OTT TV 终端上开展互联网内容与电视相关联的 OTT TV 业务,双方联合在数码视讯 OTT TV 业务区域范围内开展运营。
2014年3月,数码视讯宣布与华数传媒签订 OTT 联合运营合作协议,方案以华数传媒提供的海量内容为核心,以华数传媒丰富的运营能力为基础,以数码视讯提供的云平台技术和OTT 平台为支撑、智能终端为载体、电视和互联网支付为手段,并最终通过数码视讯提供的高性价比宽带接入和多屏互动等OTT业务大幅度提升用户的ARPU值。
2013年4月,数码视讯宣布与湖南有线集团签订 OTT 合作运营协议,数码视讯计划向湖南有线的 OTT 项目投入超过 10 亿元,用于 OTT 融合业务平台建设、终端发放和 OTT 内容引入,在 3 年内将湖南省当前用户的标清机顶盒替换为高清智能机顶盒,预计替换的终端数量在 300 万台以上。双方将采用合作收益分成方式进行。
从其布局可以看出,如果说数码视讯一头扎进OTT的大海不回头,这肯定不是故事的真相。恰恰相反,数码视讯在OTT上的布局恰是为了继续深耕于广电领域,甚至可以说是为了弥补在数字电视时代的一些缺憾。
需要指出的是,数码视讯尤为引入注目的是其极为深厚的渠道渗透,在业内被称之为广电版华为,这无疑会为其OTT业务的拓展带来帮助。
终端
在数字电视时代,数码视讯基于上下游关系的考虑,最终打消了进入机顶盒终端的念头。但是在流行跨界的智能终端时代,通过OTT切入终端的方式无疑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数码视讯的OTT智能机顶盒已经实现出货,智能网关、智能路由器等终端产品也在紧锣密鼓研发中。
网改
虽然对于广电的DVB+OTT,外网内网之争,自有宽带与他有宽带之争就没有停止过。但无论怎么讲,DVB+OTT让运营商看到了增值业务的希望,看到了宽带业务的希望,这无疑会激发运营商的双向化网络改造热情。
所以,对于数码视讯而言,通过OTT切入当地的双向网改市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何况,据说鼎点视讯的小C本来发展的就不错,用OTT加一把火无疑是锦上添花。
增值业务
无论你承不承认,依托于互动电视的增值业务在大部分地方都走进了死胡同。增值业务本质上是一个运营的活,而不是一个技术的活。试想,如果让你连续熬N个通宵进行产品迭代升级,让你半夜爬起来处理用户体验问题,运营商应该不擅长于此,连带着那些做广电运营商市场的增值业务企业大多半死不活。
基于智能电视的游戏、广告等业务近来大火,从侧面说明了基于TV屏的增值业务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原先的产业链出了问题。在广电引入OTT意味着提供了新的、或者说互联网的玩法,数码视讯在增值业务上的布局也就有了“满盘皆活”的期待与机遇。
广电企业转型之路
小米、海信、TCL等从终端出发,在做终端+内容的垂直一体化整合;乐视、爱奇艺、搜狐、芒果TV等从内容出发,在做内容+终端的垂直一体化整合。将内容、渠道、终端掌握在自己手里,似乎是OTT时代的主旋律。
对于数码视讯而言,内容(影视剧)+平台(前端与增值业务)+网络(双向化)+终端(智能)为广电运营商提供了OTT时代的端到端解决方案,顺带还能切块运营的蛋糕。而有这个想法的企业不止数码视讯一家,华数、同洲也在做类似的事情。
只是这样的转型需要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来支撑,特别是需要强大的下游渠道来消化。毕竟,广电企业再怎么叫着要转型,依靠的对象还是广电系统,起码短期会是如此。所以我们看到了永新视博的转型之艰,看到了佳创视讯将希望寄托在海外业务拓展上,银河电子则继续深耕机顶盒终端领域。
转型注定是一场漫长之路,对于数码视讯亦是如此。
责任编辑: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