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收录了一个新词条,名字叫《智能电视体验指数》。这个词条出炉的背景是:IT企业、互联网厂商和传统家电厂商正在角力客厅屏幕的争夺。国内家电市场混战的状况到底如何?家电市场是在经历物竞天择还是上演价格为主导的劣币驱逐良币?电子三所、搜狐IT和奥维咨询联合发起了智能电视体验指数活动,希望可以借此拔开智能电视混战下的重重迷雾。
对于小米乐视的横空出世,传统家电厂商并不全是咬牙切齿,尽管他们有着充足的愤怒理由:电视的毛利率不断的被拉低。“这个行业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以前不曾有过的现象。”多名家电厂商受访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经过本次智能电视体验指数活动我们发现,高关注度下的电视产品正在呈现两极分化的竞争态势,能够快速调整并拥抱互联网的公司面临着更多的机会。
性价比解读
让我们从多个维度来解读一下智能电视的竞争格局。首先要解读的是性价比,虽然它无关电视智能,却是互联网厂商能够攫取极大关注度的重要原因之一。让我们通过价格对比来看一下智能电视的竞争态势:
图1,同尺寸产品的市场均价为1,图为参评产品和均价的售价比对比图
通过图表我们能够轻易的看出,小米乐视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IT企业出身的同洲电子同样优势明显,联想也是低于市场均价,而反观传统家电厂商,基本上是和均价持平,而日韩公司的产品则要远远高于市场均价。
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传统家电厂商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比较典型的代表是创维酷开和TCL爱奇艺。这两家传统家电厂商成立独立的子品牌业务来同互联网厂商对战,新品牌同时可以吸取原有公司在产品制造和售后上的优势,同时利用互联网思维来做电视,因此获取了极大的关注度。
实际上,并不是传统家电厂商控制不好成本,传统家电厂商比互联网公司更懂得成本控制。区别在于互联网厂商采用了近乎成本定价的策略,这对传统家电厂商形成冲击。互联网厂商希望可以借助手机时代的案例实现内容和服务收费,但这种模式能否在电视上上演还很难说。但至少从现在看,电视的价格开始出现松动。
画质解读
实际上,来自搜狐的超过5000份的问卷调查显示,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并不是价格,而是画质。通过电子三所、搜狐IT和奥维咨询的综合数据来看,传统家电厂商仍然占据着这一市场的主导。
图二:画质对比 总分5分
通过对比我们得出结论,传统家电厂商仍然在画质上占据着牢牢的主动权。这也说明,电视行业有一定的门槛,依靠代工来完成的产品和品牌厂商还是有差距的。传统厂商三星、创维、海信在画质上表现抢眼,出人意料的是同洲这家后起之秀,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厂商也开始深谙电视的玩法,把屏幕作为自己的卖点。比如小米宣传自己的屏幕来自于LGD,乐视使用了LGD面板。联想宣布自己的屏幕来自夏普。这种宣传方法确实也唬住了很多人。但从现场的演示效果和专业测评来看,这些厂商虽然用了好屏,但在漏光、色彩对比度等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和传统厂商的差距很大。
不过,也并不是说互联网厂商和IT厂商没有机会,比如同洲电子的屏幕就可圈可点。当然,作为一个新品牌,其缺点也不容忽视。分析认为,IT厂商和互联网厂商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对整个电视的优化还是一个大学问。
智能交互解读:
最后说一下智能交互。实际上,这是电视行业能够引发行业关注度并获得“新生”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比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思维的公司更懂得如何做好智能,这种互联网思维并不是指它的主体一定是互联网企业。请看下图:
图三:智能交互分数对比(涵盖客观分数+遥控器评测+智能交互体验的分数)
从图表中我们看出,小米电视的智能交互获得认可,同时,TCL的爱奇艺电视,联想智能电视也表现不错。上述公司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进行互联网思维的尝试。其中,小米是一个互联网公司,而TCL爱奇艺,则是TCL尝试家电电商品牌的一个重要举措。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智能的比拼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功能的有无缺失,这是基于电子三所的客观评价。而人机交互方面,则有物理交互和智能人机交互两种。比如,通过键盘来控制电视或者通过语音、手势识别来控制电视。
纵观传统家电厂商,其表现普遍平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很多厂商还在坚持着传统的思维,它们把精力放在了“看”电视上。目前并不能说明哪种模式一定对,毕竟,中国主流的消费群体,是年龄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是电视的忠诚用户,对他们来说,可能简洁的操作是最重要的;而对于80后90后来说,智能交互则让他们对产品产生亲近的感情。
白皮书数据全面解读:差异化到底是怎么造成的
实际上,画质、性价比和智能只是本次白皮书发布的涉及智能电视的三个重要参考坐标,相较于前两项,电视的智能显得尤其重要,实际上在我们的测试当中,智能也是存在着多个维度的。
比如,针对智能选项的客观评测上,电视配置、基本功能(含网络功能、应用程序、游戏娱乐)、智能功能(自动识别信号端口、学习用户习惯、无线传屏、多屏互动、语音控制等)和开关机时长成为衡量电视智能与否的因素,而这场针对智能的客观评测上,更多的是以功能的有无缺失来作为评判电视智能与否的标准。
鉴于此,来自专家评委的主观现场打分显得尤其重要,这是一个由电子三所、奥维咨询、自媒体和知名媒体人组成的庞大打分团。而评测的维度,则围绕着画质体验;外观体验;网络视频;遥控器操作体验;交互体验展开。
通过智能电视体验指数排行榜我们也能看到,看大厂商在渠道售后和性价比的差距并不大,但在和智能相关的客观测试以及主观测试上却差别很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部分厂商对目标人群的需求判断出现偏差。
比如,作为“智能”电视却不够智能,为追求所谓的性价比,在硬件上配置不高,系统设计过于简陋或太过冒进。以海尔 LD42U7000为例,该公司在智能相关的评比中相对较后,参与评测的产品,硬件配置不高,官方应用商城上的一些应用竟然是手机版,同时系统界面也优化的不够好,导致用户体验不好。
遥控器或繁琐似传统遥控器或过于简单不够智能,应用安装不方便,导致的用户体验不好,这也是很多电视公司在智能类评比中得分不高的原因。比如康佳55K60U这款产品,其整体表现尚可,但因为为繁琐的传统遥控器设计,另外加上还不为大众所完全接受的Metro风格UI设计,因此其体验指数同样不高。
此外,搜索功能不精准,网络资源太少,片源质量不够清晰也成为部分智能电视评比落后的原因。总的来说,智能电视厂商也开始认识到了价格战的重要性,但他们却没有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厂商的电视在智能搜索和片源存量上出现了问题。
结束语:
数字已经告诉了我们一切,传统家电厂商还在固守着画质这一高地,但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公司和品牌则开始借助智能交互来完成对传统家电市场的侵蚀,同时把价格战这一传统商家习以为常的战术运用得炉火纯青。单纯的从某个方面解读并得出结论显然有失公允,我们建议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参考《智能电视体验指数指导意见》,毕竟对于电视这种耐用品来说,你要和它相处很多年。
附智能体验指数排行榜:
智能电视体验指数排行榜
责任编辑: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