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还有不少“硬伤”

2014-01-22 09:11:32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王雯热度:
仿佛一夜之间,花上二三百元就能永久免费看电视的互联网电视机顶盒(俗称“盒子”)悄然走红,特别受到了年轻人的推崇和喜爱,各大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推出具有各种特色功能的电视盒子,以致很多业界人士和用户认为其将取代有线电视成为客厅的主流产品。不过业内专家表示,虽然电视盒子目前很火爆,功能也非常齐全,但电视盒子也有着诸多硬伤,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具备取代有线电视的优势与条件。


 
传输速度还不够快
 
首先,电视盒子的一切或实用或花哨的功能都是基于网络环境下进行的。虽然支付、下载小容量应用、网页浏览等对宽带传输速度要求不高的功能可以应付自如,但对观看超清视频、QQ视频等需要宽带传输速度较快的功能则显得力有不逮。要知道,虽然不管是中国联通(600050,股吧)还是中国电信抑或用户较少的铁通等,每年都在升级宽带传输速度,但在国内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比如三四级运营商鱼龙混杂等),宽带网络传输速率慢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内宽带的平均接入速率仍在4Mbps左右。
 
与宽带传输速度不稳定相比,有线电视早已经拥有成熟的传输网络。在广电升级为数字电视后,很多城市已经开始推广高清有线电视,直指电视盒子的软肋。电视盒子不能流畅播放的高清视频在有线电视上毫无压力,要想取代有线电视,先将宽带这一基础条件做好再说。
 
实际体验尚不完美
 
虽然电视盒子想给用户带来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但在实际体验上却一直滞后不前。从操控方式来看,有线电视一般为数字按键+功能键的配备,不管是选台还是进行其他操作,都十分顺畅。而电视盒子的操控必须通过遥控器上的功能键来完成,因为其UI界面与智能手机相似,这就导致电视盒子过于复杂的操作门槛并不适合所有用户。即使为电视盒子配上无线鼠标等外设,对年龄较大的用户来说依然存在使用障碍。而目前电视的忠实用户恰恰是年龄较大的群体,如果操控不让人满意,又何谈取代?
 
此外,目前很多城市的有线电视已经加入了点播、回看等诸多实用的功能,不仅观看的时候特别流畅,而且比电视盒子有更多的选择。这也表明有线电视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传统呆板,而是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反观电视盒子,噱头居多,却连基本的播放视频等基本功能都没有做好,让人无可奈何。
 
内容没有想象的美好
 
说起电视盒子的优势,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就是电视盒子有丰富的内容。的确,在电视盒子发展的初期,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很多盗版内容横行无忌,也让许多用户享受到实惠。但随着反盗版意识的加强,电视盒子产品走向正规,目前已经很难在电视盒子上看到盗版内容。电视盒子中的内容和提供内容的视频网站几乎完全一样,并没有优势。
 
而且目前电视盒子的内容基本都来自电视台,甚至是在电视台播放完毕以后才能播放,有点像吃电视台的“残羹剩饭”。这是因为虽然很多视频网站加大了版权采购力度,但在政策制约下,电视盒子的内容播放无法与电视台同步,这就让喜欢尝鲜的用户依然是有线电视的拥趸—即使在电视盒子上观看节目广告较少。至于电影大片,电视盒子至少要在全国各地影院全部公映后再等一两个月才能播放,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无论如何,电视盒子有着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吸引了年轻用户的广泛关注。但要说完全取代有线电视,只能说路漫漫其修远兮,电视盒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饶军

为您推荐

周师亮:机顶盒机卡分离的发展趋势(下)

机顶盒采用软件技术实现数字电视即时CA解密(由于没有计算机的支持帮助)必须解决两个关键点:一是提高对信号处理的运算效率来达到和电视广播同步运行的匹配。其次为了保证CA不被破密的安全性,不能用降低CA抗破密的强度来凑合存储空间限制和运算效率,还不能提升机顶盒的成本(只能降低)。此外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FTTH进一步的成熟普及和大容量存储器件的不断开发成功,它还可以起到家庭网关的作用(这方面的论述从略)。

周师亮:机顶盒机卡分离的发展趋势(上)

一机顶盒从世界范围内广播电视发展方向看,模拟电视被数字电视取代是无庸置疑的,取代的时间和方法则随各国的国情而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经济实力有多雄厚,那国也不会于朝夕之间将所有模拟接收电视机都打入冷宫而以数字接收电视机来取代之,于是数/模转换机顶盒就应运而生。我国已经拥有三亿多台模拟接收电视机,当前我国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的关键条件

国内主要卫星电视机顶盒厂商目录

1、同洲电子2、长虹3、深圳九洲信息4、福建神州电子5、高斯贝尔6、江苏银河电子7、深圳迈威8、深圳创维9、深圳成功10、福州卓异11、大亚科技12、江苏银河13.其它

06年前瞻:手机电视与IP机顶盒等备受关注

考虑到能源成本高涨与房地产泡沬化等因素,一些华尔街的分析师相当担忧2006年的美国经济。但投资银行JefferiesBroadview的技术管理总监DavidCreamer指出,半导体也许会成为新焦点。Creamer表示,随着半导体业界一些合并或并购案、首次公开发行(IPO),加上部份跨领域大型企业积极寻求成功的新兴科技以使其技术更加完整,2006年对半导体产业来说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