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与广电网络扯不清的那些事

2014-01-15 10:43:42来源:新疆广电 热度:
自三网融合提出伊始,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简称国网)就成为一个即设目标,被看成是广电业全面参与三网融合的一个基础条件。自2010年推出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开展业务双向进入以来,携全程全网的电信运营商已经不断借助IPTV和OTT开疆扩土,同期全域一网的互联网公司也依靠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不断在业务上实现对运营商的“过顶”。
 
 
对于条块分割、没有互联互通的广电网络而言,所面临的竞争形势日益严峻,对国网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也就多了更大一份期待。
 
广电网络还需要国网吗?
 
经济学上有一条梅特卡夫衡量法则,主要针对信息网络。梅特卡夫认为,在未实现互联互通之前,某一个网络的价值仅仅由自身的技术性能和规模决定;而在实现互联互通之后,网络的价值则是由三个因素决定:①网络自身在传输方面的技术性能和运营规模;②网络与其他类型网络连接的紧密程度与稳定性;③网络通过互联互通所能获得的其他网络提供的虚拟传输能力。总结起来就是,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的平方速度增长。这意味着,对于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而言,整体用户要远远大于没有互联互通的网络。
 
电信运营商的电信网络就是遵循这个原则的典型,比如一个人对电话号码产生的依赖性及换号成本。而相较于电信网络,由于互联网企业的业务产品具有更多的社交维度与关系网络,这意味着其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的立方乃至N次方速度增长,比如一个人的QQ,不仅仅是单点通讯,QQ群、朋友圈、QQ空间这些都是多点通讯。
 
但是梅特卡夫衡量法则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在用户规模扩张阶段,网络价值以平方乃至N次方速度增长。而在用户规模缩减阶段,网络价值同样以平方乃至N次方速度降低。
 
这一点在互联网行业尤甚,新浪微博崛起后,无论腾讯、搜狐还是网易,花多大的代价都扳不倒前者“微博之王”地位。然而微信崛起之后,却在不长的时间内令微博的用户与活跃度急剧下降。这也决定了互联网行业所推崇的用户体验至上、产品快速迭代的核心所在—一款互联网产品能够在短时间爆发式崛起,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陨落,产品唯有不断创新乃至颠覆才能永葆青春。
 
相比较而言,广电网络一没有彻底完成双向化,二没有实现网络间的互联互通,网络价值不会随着用户增加快速增长。一个用户离开广电网络之后,他的损失是非常小的,自身仅仅是不再看有线电视了,对其它用户也没有任何影响。这与用户的电话号码价值、QQ号码价值、微信账号价值相去甚远。
 
无论是各地网络公司开展的全媒体、新媒体电视业务,还是友好网、云服务联盟等行业性组织,均是从构建双向化的业务和互联互通的网络出发的,增加用户的在网价值。而国外以康卡斯特为代表的有线电视运营商成功向信息网络服务商的转型也说明了这一点。
 
国网,代表了广电网络的信息化发展方向,代表了广电网络的互联互通乃至全程全网方向,代表了广电网络在互联网潮流下顺势而为的方向。
当然,国网在不同人眼中是不一样的,但无论以何种形式、何种路径、何种角色来成立全国性的国网,都应该是广电网络所需求的,能将广播电视网络从区域性的“传输网络”建设成真正全国性的“信息网络”,当然这些都避免不了会成为各方利益权衡的地方和角力之地。
 
如何看待国网的行业定位?
 
国网是整个广电网络所需要的,但是其缓慢的进程本身就说明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
 
在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2010国发5号文)文件中,对国网做出了比较明确要求:“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此后相关的组建方案多次易稿,甚至有些版本出现过将CMMB和直播星纳入国网业务范畴的建议,只是后来都不了了之。在历次的CCBN、广播影视发展工作会议及相关的政府文件中也都提出了组建国网事宜。
 
2012年10月算是一个转折点,国网组建方案获得国务院原则通过,确定由财政部出资40亿元,广电自筹5亿元,由广电总局负责组建和代管。但即使到了这个份上,广电系统仍然行动迟缓, 一年来组建工作几无推动。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是那个批文被锁在领导的办公桌里了吗?还是压根这个事情上面的意图和下面的领悟利益有不一致呢?
 
直到2014年1月初,在并没有太多风声的情况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突然宣布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简称“国网”)领导任命,原河南省广电局局长赵景春任董事长,原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梁晓涛任总经理,中国有线总经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常务副总裁沈向军任副总经理。国网办公地点设在现中国有线所在的翠微路甲2号院。这一突如其来的信息到底是早有规划,还是“交差”的这一动作呢?也许,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心知肚明”。
 
综合各方面消息及此次人事任命来看,国网到底是作为一个产业化主体进行全国性网络整合,还是作为一个事业性主体侧重于业务与网络互连互通的平台,其行业地位其实仍旧模糊不清,其实从其屡次难产已经可以看出端倪。所以即使本次公布了人事任命,春节前挂牌的希望也很大,但现在的思路大号版的中国有线味道太浓,与当初国网的定位已经有一些偏差。甚至有传闻称,广电总局本身就对国网并无太大兴趣,这里牵涉到国网的行政级别定位问题、有国网的上级主管单位归口问题,甚至与广电总局更偏向于电视台的行业管制也有一定关系。随这各地新闻出版与广电局的合并,各地局、台、网的关系,这些各种信号的释放或多或少的又一次纠缠了在一起。
 
但无论如何,国网是广电网络整个行业所需要的,到底是一个产业化主体,还是作为一个事业化主体,其职责与历史使命也会随着实践而不断调整,后续也会有不断围绕国网的管制政策出台。无论任何形式方式,网络公司都要做出以用户为中心,服务好百姓,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良好产品,顺势而为。
 
广电网络需要什么样的国网?
 
在分析了国网的行业定位问题之后,国网在广电行业中到底需要扮演什么角色,这可能是一个大家关心的话题。我们首先需要看看广电网络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是需要国网之力才能解决的。
 
首先是规模效应问题,目前全国的广电网络公司都在开展增值业务的运营,但是增值业务需要靠用户规模才能支撑,对于同时面向IPTV、互联网的业务提供商而言,百万乃至千万级别的用户才具备运营基础。广电网络5000万左右具备开展增值业务条件的双向用户分散在全国数十上百家广电网络公司,每家用户规模不足百万。抛开各公司规格不一的前端及终端设备所导致的巨大二次开发适配的工作量而言,广电网络公司的用户规模就让大部分业务提供商失去了兴趣。如果全国能有一个统一的业务分发平台,再辅以一些行业技术标准工作,广电网络千万级的用户规模无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其次是网络效应问题,目前全国各地广电网络公司的数字化已经进入尾声,双向化改造正在快速进行当中。广电网络投入巨资改造的网络如果还仅仅是停留在视频业务上的话,将造成投资的闲置。而广电网络基于双向化网络开展语音、宽带业务能够最大化发挥网络的价值,这也是三网融合提出的业务双向进入的要求,但是目前一方面受制于电信号码资源、宽带出口限制,一方面受制于网络的条块分割,广电网络这一块业务开展的相当艰难。如果全国能够完成整个网络的全程全网(无论是彻底的网络整合还是网络互联互通),再辅以政策上的支持争取,广电网络无疑能发挥出更大的网络效应。
 
再就是广电网络的资产归属问题,现在有些地方的广电网络是由还没有完成改制的广电局管理的,有些地方的广电网络是由已经完成改制的广播电视总台管理的,有一些则直接由宣传部管理(通常由财政局行使出资人权力),甚至有少部分广电网络是由国资委管理的。如此复杂多变的产权格局,必然造成各地的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性,加大了行业的割据和分裂。如果全国能够在统一框架基础上按照产业与事业分开的原则来梳理各地广电网络的产权归属,坚定不移的走市场化发展方向,无疑能激励广电网络发挥出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国网说大则大,通过行政命令、资产整合等方式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网公司是一条路;将自身定位于全国各省网业务与网络互连互通平台的国网公司是一条路;说小也小,甚至将自身定位于行业智囊与咨询机构也是一条路。但是无论国网公司的最终形态如何,在业务上致力于构建一体化的分发体系,在网络上致力于网络的互联网互通与全程全网,在政策上争取政府的资源与管制倾斜,这些都应当是是国网关注的工作。
 
但是对于广电网络的从业人员而言,国网只是为行业提供了一系列的发展条件,按照梅特卡夫衡量法则,双向化、全程化后的广电网络价值会与用户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关系,这为提高广电网络价值带来了机遇。但是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思维与生产方式去进行产品和业务的开发与运营时,用户奔向互联网也将加剧广电网络价值的流失。
 
也许这个话题,还会被提及和讨论,但笔者认为,这些解读,呐喊,评论,支招,猜测等等都不重要,这是一个双向化的命题,目前更多的单向。所以当下重要的是那些相关利益群体的从业者需要更加具有互联网思维,真正的从用户体验出发,专注于产品价值,感恩于用户,服务于用户才是发展永恒命题。

责任编辑:饶军

为您推荐

从手机电视叹电信广电合作

作者:张伟【eNet硅谷动力专稿】近年来,手机电视一直被各方“别有用心”地追捧着,满含赞誉之词,如“手机电视被称为继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继电影、电视和电脑之后的‘第四屏幕’”、“手机电视业务将成为移动通信增值领域的一颗新星”。美国某手机电视开发商也以幽默的口吻说道:“这个世界上只有电视和手机两种东西最流行,我们当然会更看重两者结合——手机电视的未来。”中国是手机数量大国也是电视大国,自1987年开展移动通信业务以来,到1997年,用户数慢慢累积到1000万户左右,每年平均增加100万户。然而,在此之后的四年间,却爆炸式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第一。据信息产业部2005年10月25

视频点播、直播技术在广电行业中的应用

近期,中国计算机报上发表于的一则新闻《视频直播应用于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其展会间利用Internet视频直播技术手段展示金融展和成就展的宏大现场,实时报道展会信息,提升展会辐射能力。但就我所知其实网上视频直播技术应用于展会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网上直播既有传统媒体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又有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性,因此,这种媒体形式一出现就深受网络用户的欢迎。以流媒体形式出现的网上视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逐渐地由窄带向宽带转移,提供视、音频内容的站点急剧增加,视听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互联网上以视、音频服务的核心—流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客观而言,目前流媒体技术还处于不断发展的

机顶盒租赁与广电数字化业务的发展(上)

1.1产业背景当前,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世界广播电视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我国广播影视“十五”计划明确提出2003年全面开展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000万户,到2015年,我国将关闭模拟电视。国家广电总局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确定2004年为数字化年和产业化年。广电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节目采集、制作、播出、传输以至用户家中的接收设备都必须实现数字化。前端及传输环节数字化投入容易解决,而数以亿计的终端设备——用户家中的模拟接收机无论从经济能力还是从技术上都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从经济能力上看,数字电视机的成本还非常高,相当部分的用户还无经济

机顶盒租赁与广电数字化业务的发展(下)

上文中我们已讨论了消费型机顶盒租赁的传统租赁属性,现在我们再来探讨机顶盒生产型租赁。从目前福建机顶盒租赁实践来看,其生产型的租赁关系并未确立。香港新世界集团与服务公司之间并没有租赁合同关系,实际上香港新世界集团通过中广媒体公司间接控制了服务公司,而派威公司也是由新世界集团投资,其间也不存在买卖关系。服务公司的身份不是承租方,对用户来说,也不是实际的出租方,充其量是一个代理。机顶盒在目前阶段技术标准未统一的情况下,是缺乏通用性的专用设备,所以机顶盒租赁具有很强的设备投资色彩,但又未充作服务公司的股本。如此模糊的关系不利于企业的规范化经营,不能合理利用融资租赁方面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不利于数字电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