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视、4K电视、智能电视、互联网电视……最近一段时间,电视市场的新概念令消费者应接不暇。这表明,行业多种力量正在对未来电视市场格局展开角逐,有的企业从节目内容向终端产品延伸,有的企业则从终端向上游软件、内容拓展。
面对纷繁芜杂的现状,企业应该怎样布局?哪些企业已经获得了未来互联网经济的门票?《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先生。
电视接入了互联网但没有网络化
《经济参考报》:近日,4G牌照正式发放,网络优化将给互联网电视爆发带来新机遇,行业内有观点认为,把互联网内容接入电视就实现了电视的网络化,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罗清启:我认为电视接入互联网但没有实现网络化,现在的互联网电视产品只是电视产业转型的第一步,或者说只在一个维度上进行了转型尝试,本质的经营逻辑并没有网络化。
具体来说,现在的电视接入了互联网的内容,实现了内容的多样化,但是互联网内容并不是由内容的互联网化带来的。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开放、协同、创新,电视内容真正的互联网化应该是在一个公共的开放平台上创造条件让全民共创,现在消费者的角色还是观众,今后每位消费者既是观众又是演员。
从整个产业链来看,互联网电视应该是开放的电视,从研发、内容、销售等全流程向消费者开放,而现在这些环节都是封闭的,今后的电视需要全民共创的内容、平台化开发的应用、个性化定制的终端,而实现这些需要企业转变经营模式,以平台网络收集碎片化需求、网罗碎片化资源,实现消费者价值的最大化。
电视产品份额竞争已失去意义
《经济参考报》:就目前来看,互联网企业涉足电视领域的杀手锏是低价,以大大低于市场价格的产品拓展市场,比如乐视电视的售价仅相当于行业均价的一半。不过,这种竞争方式在行业内引起了争议。在你看来,价格战对行业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
罗清启:在网络时代,电视产品的份额竞争已经没有意义了,掌握更多的用户资源才能掌握未来的主导权,因为互联网时代不是产品经济,而是用户注意力经济。
对电视企业来讲,卖出一台产品并不等于拥有一个用户,真正能黏住用户的是持续的、个性化的内容,企业与用户之间形成内容交互的良性循环。目前乐视正是沿着这个路径在发展,它先布局了内容领域然后拓展到电视硬件,电视产品是为内容铺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乐视经营的不是产品,而是用户资源。
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垄断的不是产品份额,而是需求份额,但从现在的市场状况来看,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除了硬件交易很少有内容交互,消费者仍然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未来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关系是无缝的、持续的,消费者不断从企业获取内容服务,企业逐渐成为“一朵云”,这也正是乐视布局内容背后的逻辑。
未来电视产业竞争“内容为王”
《经济参考报》:电视行业从诞生以来一直处于“硬件”时代,近来电视行业有步入内容时代的趋势,互联网企业大量涌入就是例证,而这是不是意味着电视行业将走向新的“内容”时代?
罗清启:现在购物网站的趋势是千人千面,每个人面对的购物界面都不一样,举例来说,孕妇面对的购物界面可能是母婴用品,年轻女性面对的购物界面可能是潮流服饰。今后的电视也会是这样的状态,千人千内容,这就要求企业背后有个内容库。亚马逊、谷歌等都在投资视频网站,国内企业乐视也在构建内容库,这其实是通过对内容的投资实现对用户注意力的投资。
电视行业在经历了产品竞争阶段之后正进入内容竞争时代,企业除了对内容有效投资之外,还需要考虑如何将内容个性化并智能推送至对应用户的屏幕上。用户在电视上的足迹收集起来就会形成每个个体的互联网形象,企业通过对大数据的系统分析可以将用户的习惯、需求等可视化,进而实现内容的个性化推送。实现以上转变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构建“平台+内容+软件+终端”的生态圈。
获取电视内容会像自来水一样
《经济参考报》:除了互联网电视之外,很多企业还强化了其他终端的布局,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吗?
罗清启:首先,用户需要的不单纯是多元化的内容或者更便捷的操作,这些都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对用户需求的猜想。用户想要的是随时随地便捷地获取任何他想要的信息内容或服务,这需要企业随时提供最适合用户的、整套的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看,多终端的布局的经营逻辑是企业要从多个维度服务消费者生活。
其次,多屏互动是未来趋势,这是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必然结果。眼镜可以是屏幕,墙壁可以是屏幕,这些屏幕都是内容输送的管道,未来电视内容会像自来水一样通过各种屏幕源源不断到达消费者这里。
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企业要么借助别人的端来输送播放自己的内容,要么铺设自有的信息输送网络,乐视的“一云多屏”战略就是通过纵深布局实现多终端的协同。这样一来乐视的“云+端”布局基本成型,方便实现整个产业链条的资源实现最高效的配置。
责任编辑: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