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角色重定位 可借三大环节发挥管道优势

2013-11-25 17:08:01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杨林杰热度:
2G时代,运营商同时控制着用户渠道和交付渠道,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通信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当时间前进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OTT服务商的出现让运营商感受到了力量的分化,其传统意义上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那么运营商是否有能力来抗衡OTT的逆袭?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整个生态圈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不仅仅是OTT的出现,而且是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产业势力的分化。
 
对抗做法事与愿违
 
根据GSA的统计,近年来智能手机所产生的数据流量快速增长,几乎达到每年翻一番的速度,GSA预计2010年到2020年10年间,全球数据流量将会出现1000倍的增长。通信网络所承载的业务从语音向数据迁移已是大势所趋,产业链的生态环境随之发生改变,运营商的竞争优势逐渐削弱。
 
最明显的是用户消费习惯的变化,改变了产业链的主导力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优秀的APP应用让用户除了传统的语音通信之外还获得了更多的业务体验。用户的消费习惯也从通信导向转移到了应用导向——用户根据不同的消费场景选择不同的应用来满足需要。而应用被用户使用,才能为运营商带来数据业务收入。换言之,先有应用,才有对数据的需求,运营商在生态链中第一次走在了内容供应商的背后,逐渐失去了对互联网企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随着交付方式的变化,运营商的用户规模也失去了意义。互联网企业谙熟OTT业务游戏规则,他们拥有多种应用分发渠道,完全可以绕过运营商来直接接触客户。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一直引以为豪的用户规模,将会因为逐渐失去业务黏性而失去意义。此外随着4G的临近,数据业务正在成为基础服务,通信功能也开始转向数据信号传输,运营商的用户规模已然不能成为运营商对抗互联网企业的筹码了。
 
在这样的变化下,运营商也曾尝试放下身段,参与到应用市场的竞争中。但三大运营商所浓墨重彩描绘的几个基地蓝图,运行几年后基本没有太大起色,运营商所面临的形势因此非常紧迫。
 
其实,无论是以专业化公司参与竞争,还是对OTT收费、设置门槛,都是2G时代对抗思维的延续。这种思维令运营商努力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后花园”,并尝试控制“后花园”的一切。这种“园主”的定位,与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移动互联网精神背道而驰,更无法提供用户真正的价值,自然在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
 
管道优势不可替代
 
无论是以专业化公司参与竞争,还是对OTT收费、设置门槛,都是2G时代运营商对抗思维的延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需要秉承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精神,用互联网的思维,盘活用户规模和设备渠道的优势,积极融入移动互联网大潮,一起做大产业蛋糕。
 
在移动互联网的产业运营模式中,运营商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管道。这个词曾经令运营商闻之色变,但其实“沦为”管道并不可怕,因为管道具有两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第一,三大运营商共拥有14.5亿用户;第二,运营商耗费千亿资金、投入大量人力建设起了如今遍布全国的基础网络设施,这些巨大的门槛是其他竞争者难以短期内所跨越的。在这两大优势的支持下,运营商完全可以更好地扮演管道角色,通过将管道“智能化”,更好地在在产业生态中发挥作用,与整个生态系统寻求合作共赢。
 
以中国移动为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三个环节可以充分发挥中国移动的“管道”优势。
 
首先,用户管道。通过基础信息、LBS定位、数据流向等对海量用户信息进行分析,找出用户的移动生活场景,包括消费地点、消费时间、应用偏好等,区分出不同消费环境下不同用户群体的偏好。例如,喜爱社交和分享的用户、热爱音乐的用户、偏好购物的用户、尝试最新APP的用户等。这种对用户的分析分类只有运营商才有可能完成,其他任何应用供应商都无法掌握用户的翔实数据。
 
其次,应用管道。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运营商为其推荐对应的移动信息工具——应用。例如,为喜爱社交和分享的用户提供微信、微博等应用,为偏好购物的用户推荐淘宝、团购等应用。在这个环节中,运营商就是一个应用分发平台,不仅可以向用户收取套餐费用,还可以轻松地用庞大的用户规模进行置换,对应用提供商实现后向收费。
 
在日本,KDDI推出了一项名为SmartPass的套餐服务,用户每月只需要交399日元,即可以免费下载由KDDI打包买下的500多个手机APP。虽然运营商在管道化的过程中会逐渐丧失对产业链的控制,但这种分发平台打包出售的形式却可以变“控制”为“吸引”,继续维系其在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当然,推荐的应用可以是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应用,也可以是运营商为某些特定客户,如集团客户量身定制的应用,其中选择的标准应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而不是竞争情况而定。
 
最后,数据管道。通过智能管道,根据不同的应用组合,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数据服务,包括针对消费环境的数据优化、根据时间的数据优化、根据特定应用的促销优化。
 
从“抗衡”到合作是关键
 
近来,微信和联通推出“微信沃卡”,易信联合三大运营商提供免费流量,淘宝也在部分地区试水淘宝应用流量免费,就是一种智能数据管道和应用的结合实践。应用提供商很希望能够进一步包装盘活网络资源,甚至愿意采取付费的方式,运营商为应用和用户提供的智能化“数据管道”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这些观点其实在其他行业已非常常见,例如大型服装集团会为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各种品牌、各种款式的衣服,银行办理信用卡也会根据不同用户提供具有加油优惠、多币种兑换、商场联名积分等特定服务。只要能够放下“抗衡”的执念,专注于适应环境变化,为用户创造价值,运营商就一定能够找到迅速融入时代的方法。
 

责任编辑:饶军

为您推荐

内容为MP4产业添活力 电视运营商介入产业链

家庭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久违的‘录像机’又回来了!”在录像机“退隐江湖”近十年后,刘先生日前从山姆买回爱可视20G容量的MP4,成为家庭“录像机”。入春以来,深圳MP4市场并没有进入所谓的销售淡季,无论是赛格还是赛博市场,MP4依然是最受青睐的数码产品之一。与以往作礼品不同,这次MP4热销主角是深圳家庭。据一些销售商反映,MP4受家庭青睐的不是“随身看”功能,而是录像功能;曾经一度淘汰的录像机市场,如今在MP4带动下似有卷土重来的趋势。深圳家庭成为购买主力据调查,深圳家庭MP3拥有率极高,MP4拥有率相对较低,但深圳仍为国内MP4普及率最高的城市之一。进入2006年,MP4的随身看功能,正被实用

有线电视运营商支持用IP分发交互电视服务

ABIResearch主分析师MichaelArden称,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仅仅支持相当基本的VOD服务。它们确实不能应付大容量的业务量和带宽需求,这限制了运营商能提供的内容库的规模。IP分发不仅将大量堵塞多播网的内容迁移到IP网上,而且更大的带宽允许开展其它先进电视服务,如网上购物和观众投票,为运营商开源。北美和韩国依靠现有基础设施和采纳主要的DOCSIS标准,正在向IP分发转变。除少数内置支持现行DOCSIS标准用于通过CableModem分发的机顶盒和住宅网关外,目前安装的大多数CPE都必须替换以支持IP分发。在新DOCSIS3.0标准完成时,所有CPE无一例外都需要替换,费用为高达10

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12月1日挂牌

11月9日,知情人士透露,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拟于12月1日挂牌成立。目前高管都已确定,来自诺基亚的何庆源和西门子的张志强分别任董事长和总裁,双方旗下的通信设备研发机构、生产厂和人员几乎悉数并入新公司,但也有例外。两最高负责人都为中国人该日上午,诺基亚中国公司宣布了已方的调整,现任诺基亚大中国区总裁何庆源出任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其职务由赵科林接任。但同时,西门子派出的高管也确认,由西门子通信集团中国区总裁张志强出任诺-西公司总裁。张志强是今年6月双方确定组合资公司后被任命为西门子通信集团中国区总裁的,当时的任命显然是为目前诺-西公司的成立做准备。此前,何庆源在诺基亚其实更多的就是

十五厂商供应万部TD测试终端 每部指导价2500元

从上周起,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移动三家运营商,已经陆续与15家厂商签订了TD-SCDMA终端采购合同,总数量不低于9000部,用于本月下旬开始的TD-SCDMA友好用户测试。据了解,为了缩短商务谈判时间,这近万部TD终端将按照“统一指导价格以每部2500元”进行采购谈判,各运营商均要求在本月15日全部到位。记者从各终端厂商了解到,这些TD终端多数具备摄像头、彩频等硬件配置,且50%以上是采用大唐芯片平台,能够支持话音、短信、视频通信、彩铃等多种功能,但在实际业务运用时“还要看网络开通后的支持情况”。曾经成为困扰不同品牌终端之间的业务互通性,业已基本解决。这15家终端供应商中,除了三星、摩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