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是从电视角度拥抱互联网的主动进取,要么是等着互联网改造电视的被动迎合,DVB+OTT已经成为有线电视运营商的不二选择。在DVB+OTT的终端层面,有线运营商除了在智能机顶盒层面有所考虑外,家庭网关形态产品也进入了有线运营商的视线,或许有线电视的智能终端梦将是一条多管齐下的路。
家庭网关照耀智能终端之梦
广东省网王斌在“有线数字电视智能终端论坛”上表示,广电机顶盒产品很难达到大众化家电的质量水平,机顶盒作为广电网络运营商的主打产品,为广电网络的运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由于广电机顶盒为每个省(市)公司的个性化定制产品,其质量无法与同类家电相提并论。而且机顶盒更新换代间接造成了故障率的上升,随着视频质量需求的提升以及视频之外业务运营需要,机顶盒的升级赔率也在不断提高,这也简介造成了机顶盒故障率的上升。他认为,广电网络运营商有必要开始逐步淡化机顶盒,转而主攻家庭网关,拥抱互联网,减轻广电网络传输负担,增强网络的运营,支持家庭个性化。
中国电信也表示,智慧家庭是其重点发展的领域,结合智慧家庭战略,中国电信在高带宽接入、家庭网络互联、新技术应用、终端智能管理、用户行为分析、融合业务开展、网络感知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需求和探索,所有家庭网关和终端管理平台要求全面支持IPv6技术,支持IPTV+OTT融合视频业务的开展,从而为家庭内部设备的联网,如IPTV机顶盒、平板电脑及其他智能家庭设备的互通互联做好准备。
根据IHS Screen Digest的报告,之前机顶盒作为从模拟到数字广播的桥梁扮演了重要角色,而现在多媒体家庭网关正扮演类似的角色,作为广播和IP视频分配的桥梁。通过多媒体家庭网关,有线和卫星运营商能够利用广播电视的效率,为所有类型的IP连接设备(包括手机)提供先进的服务和内容。付费电视运营商为IP连接设备提供与它们当前通过机顶盒提供给电视机同样水平的服务的要求正推动对网关设备的需求,内容将日益由网关设备通过WiFi在家中分发,HIS预测WiFi在多媒体家庭网关中的渗透率将从2012年的18%的出货量增长到2016年的73%。全球多媒体家庭网关出货量2011-2015年预计将增长100倍以上,从2011年仅9万台增加到2015年和2016年的960万台。
根据中广研究的统计,我国智能电视机与智能OTT机顶盒的保有量已经突破2000万大关,而IPTV与有线智能终端的出货量还在万级规模,智能电视成为智能终端市场的主导力量。
从各地实际情况摸底来看,有一些地方的有线运营商的智能终端发放量已经有了数万台的规模,这像级了有线数字机顶盒在07年左右爆发前夜的节奏。以智能机顶盒和家庭网关为代表的智能终端正在成为各地有线运营商的共同选择。特别是家庭网关这一有线和电信共同看重的市场,发展空间不可估量。
不一样的业务实现路径
从ICTC2013所传达的信息来看,有线电视在DVB+OTT上已经达成了初步共识,相当多的机顶盒、芯片等厂商推出了DVB+OTT的智能终端方案。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终端层面除了在有线智能机顶盒层面有所考虑外,歌华、广东省网、珠江数码、华数、河北等有线运营商已经在家庭网关层面有所布局,当然其中的业务路径也不尽相同。
歌华有线主要依托于具有本地转码功能的终端,将DVB转化为IP,从而通过APP方式覆盖用户家中的终端,可以称之为“统一前端,终端转码”,这一方案的好处是不需要对前端平台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但劣势在于需要在终端侧投资较多,目前“歌华飞视”是其推出的业务。
而从广东省网的思路来看,其在前端平台应该是已经进行统一的多屏分发平台,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输至终端,终端将信号封装成IP,也是通过APP方式覆盖用户家中的终端,可以称之为“云端分发,终端适配”,这一方案的好处是终端侧投资较少,但劣势是需要对前端平台进行比较大的升级改造,目前广东省网还未推出相关业务。
而从华数成立“云服务联盟”来看,其有可能通过云端平台+IP方式直接覆盖到家庭用户的多终端,除了基本的面向电视屏的DVB直播之外,其它所以的业务都直接采取IP-TV方式。据公开资料介绍,杭州华数正在研发一种将宽带业务、数字电视等集于一体的网关,该网关是安装于楼道的并由多个家庭共用的产品。
当然,上述业务路径在实践过程中将会更具各运营商的实际情况有所综合,但基本都是从云端思维与终端思维出发来设计业务场景。
与家庭网关产品逐渐成为运营商选择向对应的是,家庭网关作为运营商垂直市场产品,将很难通过消费电子市场推广,更多还是与运营商的视频及数据业务捆绑推送到用户侧,这决定了网关这一产品将以运营商市场为主。
运营商部署网关产品的目的是更多覆盖用户终端,在用户终端产品越来越多元化的背景下,之前“赠送”机顶盒的方式已经不可取,因为免费的东西其在用户眼中的价值也低。因此,扬智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黄自力认为“有线机顶盒产品的出路是消费电子产品化”很可能成为未来的现实,由用户根据自身对广电的业务需求购买相对应的机顶盒终端产品。
从机顶盒和家庭网关出发,或许有线电视的智能终端梦将是一条多管齐下的路。
当梦想照进现实
智能终端承载了有线未来业务发展之梦,但是在回首现实之时,整个行业仍然面临一些十分紧迫的问题。
战略重点之困
2013年11月初,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整合广电网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昆山45个县(市、区)广电网络的人员,由发展公司接收。武进等17个已合资的县(市、区)广电网络人员,由合资公司接收。南通、徐州、扬州三市广电部门所属的广电网络事业机构,由省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划给江苏省广播电视网络中心,并组建江苏省广播电视网络中心南通、徐州、扬州分公司。今后各市、县(市、区)广电网络干部推荐任免权划归江苏有线,整合期间由各地市推荐上报给省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这一则新闻折射出的行业现实问题是,在经过了多年网络整合之后,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都已经完成了形式上的整合,各地省网公司的战略重心从现实来看仍旧放在省网整合上,这里面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首先是整个行业的发展瓶颈渐现,省网在业绩考核上的压力倾向于通过进一步整合地网来获得规模增长,其次,前一步网络整合主要放在行政整合,之后“人财物”的垂直一体化整合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省一张网。
以江苏为例,根据其公布的信息,目前全省近2000万有线电视用户中,直管用户不到1000万,间接管理用户也有近1000万,此外还有数百万的联网用户,这意味着省网直接控制的用户不到一半。
现阶段新媒体发展太快太猛,各种新进入者、新业务、新商业模式正在快速改变整个视频产业格局。而有线现阶段在业务平台、终端平台、网络平台等方面都还未能构建具有吸引力的生态系统。行业战略重心向省网整合的倾斜在长期来看对整个有线电视行业发展是有利的,但是短期在业务平台、特别是新媒体平台上也需要舍得投入。短期与长期的平衡取舍,注定是一场智慧的博弈,只是有线等得起这几年吗?
思维束缚之困
目前各行各业都兴起一个名词“互联网思维”,对于有线也不例外,有线与互联网的思维差别在哪里?在中广互联组织的“有线数字电视智能终端论坛”及晚上的座谈会上,各位有线人士也谈及了这个问题。
首先,有线行业在发展压力及业绩考核之下,更多关心的现实的财务报表,而互联网更关心的是未来的投资回报,虽然有时候未来不一定成为现实,但现实却会束缚未来;其次,有线在业务和产品的管理上才层级审核制度,业务和产品上线、运维反馈机制慢,而互联网在业务和产品的管理上是扁平化制度,推崇“唯快不破”真理,能够迅速构建一个以业务和产品为核心的团队,这是有线目前无法办到的;其三,有线的业务和产品更多是在执行严格规范的情况下才能成型,在运营过程中很少大修大补,而互联网的业务和产品讲究的快速迭代,在运营中大修大补是常态,甚至推倒重来。
上述这些差别在传统产品时代对于有线可能没有什么,甚至对有线还有某些优势。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玩法更能找准用户high点,有线稍显“沉闷”的反应机制则就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了。
当然,有线身上始终背负着的意识形态使命使其不能、也不会完全互联网化,但是在梦想照进现实的时代,传统融合科技之下的“新老媒体融合”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