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祖辈辈生活在山东省滕州市木石镇的山区农民,因为“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政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听广播、看电视成了农民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
由于交通闭塞,地处鲁南山区木石镇的广播电视信号一直不好,以致长期以来信息不灵,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针对这种情况,木石镇全面实施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目前,全镇已架设有线电视光缆线路30公里,发展有线电视用户6000户,基本实现了“村村通”。
农民通过听广播看电视,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羊岗村支部书记杨春兴奋地说:“俺村以前没通有线电视,大伙买了彩电却没信号无法看电视节目。”2005年上了有线电视以后,羊岗村民在最快的时间内知道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同时,及时了解到各类致富信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他们从中央七套看到外地农民靠养樱桃谷鸭发家致富的信息后,认为这很适合本村实际,党员干部便带头饲养,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去年,羊岗村已有34户走上了养鸭致富路,年销售收入70多万元。
群众从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学到了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创建“平安农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化石沟村过去是木石镇有名的落后村,自从通了广播电视以后,打架、斗殴、赌博等现象基本消除。村党支部书记随家乾说:“‘村村通’开通后,俺村文化娱乐活动充实了,看电视的笑声代替了麻将声,姑娘和媳妇们学着电视里的模样打扮得青春、漂亮;小伙子们跟电视上学,讲话比以前文明多了,做事也有板有眼,稳稳当当。”
为您推荐
加大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按期完成山东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山东省副省长李玉妹在10月16日召开的全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视电话会议山东分会场上讲话指出:确保按期完成山东省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李玉妹指出:山东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连续两年将这项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2005年十项民心工程”和“2006年为农民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团结一心,扎实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目前,已按期超额完成了50户以上“盲村”的“村村通”建设任务,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1217个,剩余20户以
10月25日下午,在一片鞭炮声中,文登市最偏远的小山村——界石镇梨眼沟村有线电视信号正式开通,村民们手拿遥控器,搜索着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整个村子沉浸在有线电视节目带给他们的喜悦之中。至此,文登市广播电视扫除“盲村”行动划上了圆满句号,通村率达到了100%,文登成为全省首个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县(市)。文登市开展了扫除有线电视“盲村”行动,将工作重点转向偏远山区,组织人员逐村进行技术设计和线路勘查,逐村落实安装路线和资金投入,确保一村不落,并由市广电局自筹资金200多万元,组织干部职工加班加点,连续作战,攻坚破难,把光缆拉进村、引进户,提前2个多月完成了全年工程量。
为丰富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及时观看远程教育节目,该县投资800多万元,架设光缆360公里,建成光接点160个,510个行政村已全部通上了有线电视,通过遥控操作可以接收到40多套电视节目,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县农民看电视难问题。有线电视村村通,学习科技树新风。有线电视在利津农村的普及,不仅给群众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更为求智求富的农民架起了一座“信息桥”,成为农民掌握政策、了解信息、学习技术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最近,家住文登市葛家镇桃树园村的高忠良老汉可谓双喜临门,一是迎来了他70周岁的生日,二是终于看上了盼望已久的有线电视节目。他告诉记者,能在有生之年看上自己喜欢的有线电视节目,多亏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据悉,目前文登市872个行政村的16.3万户农民全部看上了有线电视,成为全省率先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县(市)。文登市是全国最早启动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县级市之一。到1997年底,全市17个镇、街道办事处已全部实现了有线电视光缆联网传输,行政村网络覆盖率达87%,成为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市。近几年,该市把广播电视“村村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