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网讯】11月7日消息,10月15日,长虹在绵阳举行的“让想象发生”主题发布会上推出全球首个实现互联、互通、互控的家庭互联网产品形态,为消费者创造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对话人物:长虹公司总经理刘体斌、长虹多媒体产业集团总经理叶洪林、长虹公司副总工程师阳丹
布局云端、做强终端
目前智能电视对于长虹整个彩电业务来说,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未来几年是如何规划的?
叶洪林:智能电视在长虹的产业定位中,是一个不可或缺且在未来几年之内都占据核心地位的角色。实际上,长虹对于智能电视的布局已经有几年之久,2014年我们将全面终止非智能电视的生产。
我们的战略方向是布局云端、做强终端。在云端,我们会有基于云端的应用内容提供的服务,来保证电视机的交互,尤其是在人机交互越来越智能的未来。
记者:据了解,长虹2004年至今投入巨资发展家庭互联网,而现如今,家庭互联网仍处在起步阶段,如果继续大规模投入研发,未来几年是否会对利润造成一定的影响?
叶洪林:现在我们谈拥抱互联网,如果我们还用传统企业的视角或者是价值观来判断一个企业,客观上与我们转变的方向是背离的。中国的传统企业要想转型,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投入是必然的。就目前家庭互联网行业的客观现状来讲,短期内未必会有多大的收益,但是这种战略的布局和方向是必须坚持的。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我们的投入还会持续的跟进,在未来的时间里,基于硬件和平台的基础上,获得的利益会对长虹的未来有更大的贡献。
记者:从最近家电行业发布的数据来看,总体销售额明显出现下滑态势,您如何看待?长虹多媒体内外销情况目前如何?后续在销售策略上会有哪些措施?
叶洪林:在我看来,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个是今年上半年节能惠民政策的退出,使市场有一些透支。第二,从未来的市场来看,整个经济在好转。最近一段时间不管是消费市场,还是证券市场或者是房地产市场都有所反弹。我们认为四季度会对彩电有所帮助,相对去年来说,持平或者说略有增长是可以期待的。第三个原因,在国内市场,我们看到面板价格持续下降,现在50英寸的面板在市场上的通行价格是三千左右,但乐视近期抛出的2499元,也给传统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从今年海外市场的数据来看,确实有下降,但同时我们看到市场有两个主要的表现,一个是以日本为首的家电企业的衰退,我们在全球已经看出这一市场机会的出现。另外从相关数据上看,三线企业、甚至在沿海一带低端OEM厂家的衰退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全球对中国彩电制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认同度在逐步提高。从长虹的海外表现来看今年是增长的,而且是50%以上的增长。我们认为目前的市场对于中国家电企业而言更多意味着机遇,是中国彩电企业全球化的一个绝佳机会。
积极拥抱互联网 与互联网公司广泛合作
记者:最近,小米和乐视等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低价的智能电视。某种程度上它们冲击了原有的彩电价格体系,但业内所期待的新的商业模式又尚未建立起来,您如何看待这种局面?
刘体斌:互联网的思维,总结起来是开放、协作、分享,在产品定义上与传统企业有很大的区别,更注重用户体验,而传统制造企业多注重以产品为中心去定义。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的销售大多采用线上渠道,各方面成本都低于传统企业。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企业的核心是硬件+软件+内容,在软件和内容上面更具优势,对传统企业的盈利模式肯定有所冲击。它的价格可以卖得很低,也传闻说将来电视机会免费赠送,瞄准的盈利模式是内容和广告新平台的收益。但冲击并不一定是坏事,它会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因为拥抱互联网是这个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互联网企业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是伙伴。
互联网企业给长虹带来的冲击,短期是思维模式的颠覆,但是在未来则会形成对发展格局的冲击。我们积极拥抱互联网,最后要达到能够“亲吻”互联网,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广泛的合作,使自己也具备互联网经营。在技术和产品方面,我们要在广度上、深度上、高度上、速度上进行全面布局。
跨界合作 构建“终端+数据+服务”模式
记者:智能化家庭和互联网的概念需要很多配套产业的支持,有可能还需要在某些领域和竞争对手合作才能实现的宏伟蓝图,长虹如何突破行业的禁锢,来促进智能家庭的实现?
阳丹:现在是竞合的时代,大家会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件事情,这种合作包括跨界的合作,它是一个终端+数据+服务的模式。终端,可以做数据的接口,我们会留下。数据有两种,一种是个性的数据,还有一种趋势性的数据,普遍的、平均的数据。作为企业,一定会用趋势性的数据,还要保护个人的数据。第三个是服务,其中一种是已经存在的服务,像百度、阿里巴巴都有此类服务,还有一种服务是数据下游的服务,这需要整个行业共同来完成,长虹一家无法完成。
我们可以透过电视来看这个问题,电视的数据一旦出来,收视率调查就变得非常简单,但作为企业是不能操作的,我们能做得就是对数据的提存,让它变得更有价值。这也是长虹要和IBM成立一个大数据竞争力分析中心的意义所在。在这个合作的业态下,怎样去谋求双赢,关键在于企业对消费者潜在需求的洞察,消费者有需求才会愿意购买。所以这个过程是技术+商业+市场交织的过程,它对我们的唯一要求是开放。
责任编辑: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