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最新技术 实现“全程非线性”(上)
2006-01-12 10:16:54来源:广电在线 作者: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姚平热度:
引言
经过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厂家持续深入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非线性编辑技术已经比较普遍地被各级电视台和电视节目制作单位所采用,而且以非线性编辑工作站为基本操作终端的网络化电视节目生产业务系统,也在这些单位中被不同规模和不同程度地大量采用。目前在中国,各种档次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单机应用量已有万台以上,建造并投入使用的各种规模网络系统也有了几百个。这些设备和系统的广泛应用,对电视台等单位的节目编辑、制作、播出等方面的数字化进程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电视节目的生产工艺和工作流程,乃至管理方法等带来了很大的变革。
一、现有网络化电视节目生产业务系统的遗憾
在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从模拟到数字、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存在着需求和技术、产品同步发展的情况,所以现有的系统在有些方面还存在不少属于过渡阶段的技术和产品,使得系统并不能完全适应用户的需求,系统的稳定可靠性也还不能达到传统AV系统的程度。例如,节目素材进入系统时,最少需要花费1:1的时间;节目生产的工作流程适应性调整还受到资料数据流程的限制;资料存储共享化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同时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安全和个性化备份的问题;从制作到播出由于数据格式和传输方式上的某些限制,在工作流程上产生了一定的“瓶颈”效应;等等。
图1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时就不得不采取牺牲效率而换取安全性的作法。如,人工打入/出点粗选素材,批处理上载;存储设备镜像备份;图像、特技、字幕、配音运算合成;SDI输出,播出设备再次上载;等等。
图2
“非线性”概念的产生和“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发展,目的在于优化节目生产工作流程,提高节目编辑制作的工作效率,减少或消除在编辑过程中对画面质量的损坏,增加和增强编辑制作的功能。后两个目的基本上达到了,但前两个目的并未很好地实现。因为,在现有的网络化电视节目生产业务系统中,“非线性”的概念,主要还体现在制作过程中的素材编辑环节,素材的编辑(包括修改)可以不按时间顺序进行,素材数据不是按物理顺序存取的。但整个工作流程的适应性和高效率化,由于技术方面的某些限制,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因此,大多数用户在感受新技术带来的进步的同时,又不得不感到一些遗憾:这种系统概念离他们设想的实用系统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全程非线性”意味着什么
如何弥补这些遗憾,使网络化电视节目生产业务系统真正成为骨干平台,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针对这类系统在实用性、高效性、安全性方面必需要解决好的问题,我们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提出这类系统的“全程非线性”(Nonlinear Workflow,NLW)概念,以力求能从系统设计思路上和实际技术方案上,全面地、长远地解决好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提高电视节目编辑制作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效率
在现有的网络化节目生产业务系统中,素材的上载和节目的下载是两个极其影响系统工作效率的主要“瓶颈”。几年来,国内外各厂家一直在探索如何来解决好这两个问题。
(1)在基于录像带线性记录视音频素材的情况下,素材搜索和录入都只能是“线性”进行,因而使“上载”成为效率最低的环节之一。
如果运用“非线性”概念,使所拍摄的素材本身就是数据化、非线性记录的,而且对每一个场景或镜头都自动记录下了标识画面,那么就可以很容易地实现“非线性搜索”和“非线性传输”,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大大减少了素材的录入量。
(2)在现有的节目制作网络系统中,视音频素材的数据、节目编辑表(EDL)、附加字幕等,在“非线性”编辑后,是以文件的形式各自存放在系统的共享存储设备中的,通过一个很复杂的文件管理系统来保证它们的关联性。为了保证节目播出的安全性和节目保存的方便性,往往就要进行节目“合成”;无论是采用运算方式还是视音频回放再记录方式,这个“线性”合成过程又是效率最低的环节之一。
经过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厂家持续深入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非线性编辑技术已经比较普遍地被各级电视台和电视节目制作单位所采用,而且以非线性编辑工作站为基本操作终端的网络化电视节目生产业务系统,也在这些单位中被不同规模和不同程度地大量采用。目前在中国,各种档次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单机应用量已有万台以上,建造并投入使用的各种规模网络系统也有了几百个。这些设备和系统的广泛应用,对电视台等单位的节目编辑、制作、播出等方面的数字化进程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电视节目的生产工艺和工作流程,乃至管理方法等带来了很大的变革。
一、现有网络化电视节目生产业务系统的遗憾
在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从模拟到数字、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存在着需求和技术、产品同步发展的情况,所以现有的系统在有些方面还存在不少属于过渡阶段的技术和产品,使得系统并不能完全适应用户的需求,系统的稳定可靠性也还不能达到传统AV系统的程度。例如,节目素材进入系统时,最少需要花费1:1的时间;节目生产的工作流程适应性调整还受到资料数据流程的限制;资料存储共享化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同时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安全和个性化备份的问题;从制作到播出由于数据格式和传输方式上的某些限制,在工作流程上产生了一定的“瓶颈”效应;等等。
图1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时就不得不采取牺牲效率而换取安全性的作法。如,人工打入/出点粗选素材,批处理上载;存储设备镜像备份;图像、特技、字幕、配音运算合成;SDI输出,播出设备再次上载;等等。
图2
“非线性”概念的产生和“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发展,目的在于优化节目生产工作流程,提高节目编辑制作的工作效率,减少或消除在编辑过程中对画面质量的损坏,增加和增强编辑制作的功能。后两个目的基本上达到了,但前两个目的并未很好地实现。因为,在现有的网络化电视节目生产业务系统中,“非线性”的概念,主要还体现在制作过程中的素材编辑环节,素材的编辑(包括修改)可以不按时间顺序进行,素材数据不是按物理顺序存取的。但整个工作流程的适应性和高效率化,由于技术方面的某些限制,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因此,大多数用户在感受新技术带来的进步的同时,又不得不感到一些遗憾:这种系统概念离他们设想的实用系统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全程非线性”意味着什么
如何弥补这些遗憾,使网络化电视节目生产业务系统真正成为骨干平台,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针对这类系统在实用性、高效性、安全性方面必需要解决好的问题,我们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提出这类系统的“全程非线性”(Nonlinear Workflow,NLW)概念,以力求能从系统设计思路上和实际技术方案上,全面地、长远地解决好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提高电视节目编辑制作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效率
在现有的网络化节目生产业务系统中,素材的上载和节目的下载是两个极其影响系统工作效率的主要“瓶颈”。几年来,国内外各厂家一直在探索如何来解决好这两个问题。
(1)在基于录像带线性记录视音频素材的情况下,素材搜索和录入都只能是“线性”进行,因而使“上载”成为效率最低的环节之一。
如果运用“非线性”概念,使所拍摄的素材本身就是数据化、非线性记录的,而且对每一个场景或镜头都自动记录下了标识画面,那么就可以很容易地实现“非线性搜索”和“非线性传输”,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大大减少了素材的录入量。
(2)在现有的节目制作网络系统中,视音频素材的数据、节目编辑表(EDL)、附加字幕等,在“非线性”编辑后,是以文件的形式各自存放在系统的共享存储设备中的,通过一个很复杂的文件管理系统来保证它们的关联性。为了保证节目播出的安全性和节目保存的方便性,往往就要进行节目“合成”;无论是采用运算方式还是视音频回放再记录方式,这个“线性”合成过程又是效率最低的环节之一。
下一篇:应用最新技术 实现“全程非线性”(下)上一篇:数字化电视中的模糊技术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数字电视和无线技术将是2005年应用热点
2004年博通公司率先发布了AVC或者H.264HD芯片,除数字电视和高清电视应用的一些技术外,博通公司还集中开发用于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的芯片。博通公司开发了用于便携式应用的低功耗Wi-Fi单一芯片,在EDGE技术方面开发了2.75G的多媒体EDGE基带芯片,在W-CDMA技术方面,博通公司通过并购,此类芯片开发能力有新的提高。而多媒体应用处理器技术,博通公司通过并购AlphaMosaic公司,从而拥有了应用于手机和其他便携式应用的高性能多媒体应用处理器。进入2005年,数字电视和无线技术将是应用热点,数字功能在北美正在成为大尺寸电视政府强制拥有的功能,而在中国和日本等电视设计和生产能力巨大的
中国已经完成数字视频广播系统的技术构建
由信息产业部科技司主持的“基于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的数字视频广播编码播出与接收系统”12月14日在北京通过专家技术鉴定。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完成数字视频广播系统的技术构建。这个项目由联合信源数字音视频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牵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北京算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包括5位院士在内的14位专家参加了该项目的技术鉴定。专家组认为,这个项目
由4:2:2标准定义的数字电视信号馈送和一次分配的网络传输技术要求
类别:国家标准标准号:GB/T17438-1998适用
基于H.323的MCU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会议作为新的媒体工具,在通信舞台上锋芒毕露,尤其是在美国9.11事件和让人胆战心惊的“非典”之后,人们似乎一夜之间惊醒:原来召开视频会议是如此便捷,从而越来越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