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流四屏融合技术之对比

2013-07-24 17:03:29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热度:
1. 引言
 
曾被广电行业视为最后一寸净土的客厅电视,在OTT概念爆发之后,突然成为各IT企业眼中的香饽饽。众多非传统广电行业的IT企业蜂拥而至,通过“四屏融合”、“多屏互动”,与传统提供商抢食客厅电视市场。总所周知,目前在三网融合背景之下的“四屏融合”概念已经在家庭娱乐产业链中变成了现实,手机、平板、PC、电视,四屏之间多屏互动,跨平台交互,让消费者享受到了绝佳的的影音娱乐盛宴。
 
然而,四屏融合的多屏互动产品在产品设计、系统组织方式、目标消费者群体定位、推广策略制定、销售运营支持等方面与传统IT产品大相径庭,各厂家都有推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而且,一些IT企业推出的四屏融合产品并不符合行业特性,往往采用系统自带的互动功能,就标称为跨时代的OTT多屏融合产品,使得这一市场良莠不齐,严重扰乱了业界视听,运营商在选择真正适合行业应用的产品时并非一帆风顺。
 
本文从各厂商推出的四屏融合产品采用的互动技术着手进行分析,对比各技术的优劣,以适合行业发展的技术产品来肃清李鬼,在OTT四屏融合领域,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为产品技术选型提供建议。
 
2. 四屏主要技术对比
 
目前国内主流四屏产品,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收视和互动。
 
2.1 收视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四屏产品,在除电视终端上收看电视节目、互动点播节目。收视功能应该能在各四屏之间相互独立,只有这样,才能给用户提供更多的收视选择。
 
实现收视功能的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IP流媒体服务形式
 
此方式在前端系统通过转码、编辑,为用户重新提供一套适用于四屏终端的流媒体内容,例如减小码率,降低分辨率等。同时,给用户提供一个专用应用或网站,方便用户组织收看流媒体内容。用户收看的流媒体内容是通过基于IP的方式,从前端系统传输的。采用该技术体系时,能为用户提供独立于电视的收视功能体验,同时,各屏之间的收视互相独立。该技术的缺点是,IP流媒体与电视节目流媒体信息难以有效对应,跨屏互动需要采用有效的机制来实现,同时,IP流传输占用的带宽也比较大。互联网视频应用、OTT机顶盒、广电四屏互动系统提供商均采用此技术方式。
 
利用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形式
 
此方式即通过终端专用设备通过转码、分发,为用户提供适用于四屏终端的流媒体内容。而在终端专用设备之前,传输可以采用Cable方式直接收取现网信号。采用该技术体系时,能为用户提供一定程度上独立于电视的收视功能体验,同时,由于终端专用设备之前采用Cable方式传输,因此对于终端的直播收视,可以节省大量带宽。该技术的缺点是,对终端设备要求较高,能提供独立收视的终端数量有限(通常是1个)。目前,少数传统广电行业企业采用此技术方式。
 
通过同屏镜像提供视频服务形式
 
此方式即通过终端具有的再编码输出能力,将电视上播放的视频再编码输出给适用于四屏终端的流媒体内容,终端不再从前端接收单独的四屏终端流。采用该技术体系时,不能给用户提供独立于电视的收视功能体验,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视频服务并不能算作是四屏产品提供的收视功能。大多数机顶盒终端企业采用此技术方式。
 
以上三种收视实现技术对比表如下。
 

 
以上对比可见,推荐采用IP流媒体形式实现四屏产品的推流功能。
 
2.2 互动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四屏产品,在各终端间进行互动,完成多信息的收视辅助功能。互动功能是作用于四屏之间的,将各个屏通过信息、收视,联系起来。
 
互动功能主要包括信息互动和收视互动两类。
 
2.2.1 信息互动
 
信息互动,是指在收视的信息层次上,与电视进行互动,其互动类型包括:
 
节目单
 
在移动终端上呈现多种收视预告信息、追剧信息、上映信息等。
 
评论
 
在移动终端上与其他观众评论电视节目,例如豆瓣小组。
 
伴侣屏
 
在移动终端上呈现电视屏幕对应的节目额外信息,例如商品购买信息、演员信息等。
 
所有信息类的互动,都只能为收视功能提供辅助功能,因此,如果一个产品仅具备信息互动功能,那么该产品也不能被称为四屏互动产品。
 
2.2.2 收视互动
 
收视互动,是指在收视的视频层次上,与电视进行互动,其互动类型包括:
 
遥控器控制
 
通过移动终端模拟遥控器,来控制电视菜单行为。一般来说,移动终端上的模拟遥控器,都会利用其特点,提供诸如简化遥控器、触屏遥控器、体感遥控器、语音遥控器等模式供用户使用。遥控器互动技术,是四屏互动产品中必备的互动技术。
 
收视信令控制
 
通过移动终端向电视发送收视控制信令,以便控制电视所播放的内容、进度等。典型的收视信令控制交互包括:切屏,将移动终端上播放的节目信息传递给电视,电视播放对应的节目信息和进度;拉屏,查询电视播放的节目信息和进度,并在移动终端上收视。采用该技术的四屏互动产品,配合IP流服务的收视服务,即可实现按照不同平台,提供不同清晰度的节目视频,以及在各终端间实现收视互动,因此,收视信令控制,也是四屏互动产品中必备的互动技术。
 
终端分享
 
分享非前端视频到其他设备上完成收视,可以进行收视控制(例如,采用DLNA实现)。采用该技术的四屏互动产品,受限于终端的视频信息和清晰度,分享到电视上的收视体验不好。机顶盒厂商常常推荐该种互动技术,原因是该种互动技术不需要前端系统的支持。
 
触控控制
 
在手机上通过触控,将触控指令传递给机顶盒,控制电视的行为。该互动方式仅适用于支持鼠标的机顶盒设备。需要指出的是,某些厂商的四屏互动产品在触控控制的同时,还配备了同屏显示,其原意本想在移动设备上可视化的实现触控控制,但忽视了用户体验,用户在触控控制时,视线将在电视上,而非移动终端上。
 
以上收视互动技术中,收视信令控制、触控控制、遥控器都是四屏互动产品不可缺少的互动技术,而终端分享,则仅为辅助互动技术。
 
3.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四屏互动产品如果需要为用户带来较好的收视和互动体验,需要具备IP流媒体服务技术,至少2种收视互动技术。
 

责任编辑:wangbo

为您推荐

数字电视和无线技术将是2005年应用热点

2004年博通公司率先发布了AVC或者H.264HD芯片,除数字电视和高清电视应用的一些技术外,博通公司还集中开发用于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的芯片。博通公司开发了用于便携式应用的低功耗Wi-Fi单一芯片,在EDGE技术方面开发了2.75G的多媒体EDGE基带芯片,在W-CDMA技术方面,博通公司通过并购,此类芯片开发能力有新的提高。而多媒体应用处理器技术,博通公司通过并购AlphaMosaic公司,从而拥有了应用于手机和其他便携式应用的高性能多媒体应用处理器。进入2005年,数字电视和无线技术将是应用热点,数字功能在北美正在成为大尺寸电视政府强制拥有的功能,而在中国和日本等电视设计和生产能力巨大的

中国已经完成数字视频广播系统的技术构建

由信息产业部科技司主持的“基于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的数字视频广播编码播出与接收系统”12月14日在北京通过专家技术鉴定。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完成数字视频广播系统的技术构建。这个项目由联合信源数字音视频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牵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北京算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包括5位院士在内的14位专家参加了该项目的技术鉴定。专家组认为,这个项目

基于H.323的MCU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会议作为新的媒体工具,在通信舞台上锋芒毕露,尤其是在美国9.11事件和让人胆战心惊的“非典”之后,人们似乎一夜之间惊醒:原来召开视频会议是如此便捷,从而越来越受到